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对高血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2例高血压患者、28例糖尿病患者及44例肾病患者的血清标本,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放射免疫法测定β2-微球蛋白。结果血清Cys-C和β2-微球蛋白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肌酐、尿素氮;高血压及糖尿病两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肾病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血清Cys-C测定敏感性稍次于β2-微球蛋白,但其特异性优于血清β2-微球蛋白,综合比较,血清Cys-C可作为高血压及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叔丁醇治疗SD大鼠硒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叔丁醇外用滴眼液对SD大鼠硒性白内障模型(模拟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作用. 方法:建立SD大鼠硒性白内障模型,并将实验大鼠右眼作为药物干预组,左眼作为对照组;用自行配制的叔丁醇外用滴眼液(浓度分别为25、50、75 mmol/L)按时滴眼(1滴/次,3~5次/d);每日进行肉眼观察,并于用药后第5日及第10日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双眼晶状体核性病变,每日用游标卡尺(最小刻度值0.02 mm)测量大鼠双眼晶状体核性斑块最大直径的改变.另选未建模的SD大鼠,用100 mmol/L的叔丁醇滴眼液滴眼(1滴/次,3~5次/d),观察药物有无毒性及其他不良反应. 结果:硒性白内障大鼠用药眼晶状体核性混浊斑块直径小于对照眼(P<0.01);用药眼核性混浊斑块混浊程度低于对照眼;叔丁醇滴眼液毒性低,刺激性小. 结论:叔丁醇滴眼液对SD大鼠硒性白内障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流动采血车采血过程的感染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流动采血车采血全过程进行感染控制。方法对采血环境进行监测,增加ALT初筛检测、改进针扎取手指血为激光扎手指仪、选用动态消毒净化机取代传统三氧或紫外灯消毒,规范采血过程及环境消毒方法。结果武汉市每年采血车接待约11万人次献血,无1例发生医院感染。结论通过以质控为核心对采血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改善采血环境和检测设备,可防止采血过程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4.
脂蛋白(a)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脂蛋白(a)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从其结构特点和生化特性及其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了脂蛋白(a)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葛根、枳椇子对大鼠血中乙醇浓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草药葛根、枳子对乙醇中毒的防治功效。方法 :将 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先药后酒组和先酒后药组。采用白酒、中药 ,按体重分别灌胃 ,在不同的时间进行眼眶静脉丛取血 ,测定其乙醇浓度。结果 :先药后酒组 1h血中乙醇浓度比对照组低 6 0 % ,而先酒后药组只低 30 %。先药后酒组和先酒后药组两组比较 1h的乙醇浓度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在 5 h血中乙醇浓度亦有差异 (P<0 .0 5 )。结论 :葛根、枳子具有解酒的功效 ,酒前服用比酒后服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7~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变化趋势,为临床相关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1年所有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情况、在标本及病区的分布、对常用抗菌剂的耐药变化趋势、CR-AB和XDR-AB检出情况以及不同病区分离株耐药程度的差异等.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尤其是CR-AB和XDR-AB分离株数逐年增加明显,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占78.48%),其次是分泌物标本(占9.40%);病区分布则以神经外科、ICU和保健病房最多见,在其所有病原菌中所占比例接近甚至超过20%;对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物、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上升趋势明显,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等的耐药率都已接近或超过80%,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尚不足60%;不同病区分离菌株的耐药程度有明显不同,分离自ICU和神经外科病房的菌株耐药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病区菌株.结论 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逐年增加趋势显著,应加强对其临床意义的判读;不同病区分离株的耐药率有较大差异,个别病区可能持续存在高耐药株,应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并以个体化用药替代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7.
8.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采血量的逐年增加,在采供血和成分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其乳糜状态进行鉴定的血液制剂也越来越多.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减少血液的浪费,我们建立了判断脂肪血浆乳糜程度的方法,并制作参照物,协助成分制备人员对此方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准确测定机采血小板中残留白细胞量,提高机采血小板的质量。方法将同一机采血小板样本一分为三,第1份5倍稀释、第2份10倍稀释,第3份20倍稀释,每一稀释度同时稀释2份,用Nageotte计数板,计数1满格WBC数,每个稀释度WBC数取均值,将3个稀释度的WBC均值作线性分析,并作不同浓度的两两比较。结果 3个稀释度的WBC均值成线性,20份样品的相关系数r值均在0.98以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goatte法可以准确地测定机采血小板中残留的微量白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SA)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法对50例正常人、90例良性疾病患者及16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A的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血清SA水平在肿瘤不同病理类型及经过相关治疗前后的表达变化。结果:各恶性肿瘤组血清SA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各恶性肿瘤组阳性率亦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P〈0.01);各组织学类型恶性肿瘤组血清SA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但各组织学类型恶性肿瘤组之间血清S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经相关治疗后,病情好转组血清SA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0.01);病情恶化组血清SA水平有上升趋势,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SA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疗效判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