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刺血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气滞血瘀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舍曲林片治疗,治疗组采用舌下络脉、肝俞、心俞放血联合针刺百会、印堂、风池、合谷、太冲穴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并且治疗组HAMD、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口服舍曲林相比,刺血疗法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更优,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麦粒灸"大椎"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大鼠脊髓背角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的影响,探讨麦粒灸治疗CSR的可能镇痛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麦粒灸组、麦粒灸+3-MA组,每组12只.采用椎管插线法制备CSR模型.造模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源性失眠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采集25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合证素辨证体系寻找本病的中医证素要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本研究共收集72项症状及体征,选取对临床证候有意义的67个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KMO检验统计量为0. 878,Bartlett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为18973. 563(P=0. 000 0. 001)。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9个公因子,其中病位证素涉及心、肝、脾、肾、颈肩部(局部),病性证素涉及阴虚、痰湿、气滞、气虚、血虚、血瘀、湿热;聚类分析得出7大类中医证型及其分布比例,依次为:肝郁脾虚(24. 0%,60/250)、肝肾阴虚(20. 0%,50/250)、气滞血瘀(16. 0%,40/250)、痰湿阻滞(12. 8%,32/250)、湿热侵袭(11. 2%,28/250)、肝脾两虚(10. 4%,26/250)、心脾两虚(5. 6%,14/250)。结论颈源性失眠的基本中医证型有7类,病位的体现可以整体为主或局部为主;但在调查患者过程发现失眠与颈肩部不适密切相关,可见颈肩部的经络不通为颈源性失眠的致病关键;因此,临床上治疗本病应注意结合整体及局部辨证。  相似文献   
4.
了解基于不同辨证方法下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通过搜索近年针灸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针灸主要从病因辨证、经络辨证、气血辨证法、脏腑辨证法等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基于辨证论治能有效的提高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在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应以病因辨证为主、经络辨证为辅,在疾病的恢复期及后期佐以脏腑、气血辨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麦粒灸疗法和单纯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偏头痛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西药组、药线组和观察组。西药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0 mg/次,1次/d;药线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局部穴位,3壮/穴,1次/d;观察组在药线组的基础上加上麦粒灸足三里、胆俞、气海和关元穴,3壮/穴,1次/d。10 d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VAS、VRS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评分的变化。结果:3组远期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药线组和西药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后6个月的VAS、VRS、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的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优于药线组和西药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观察组VAS、VRS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组和药线组的评分均较治疗1个月后升高(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麦粒灸治疗偏头痛具有良好的远期临床疗效,并且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及壮医药线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和灸"大椎"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大鼠脊髓组织自噬与凋亡因子LC3、Bax蛋白及mRNA的影响,探讨运用温和灸治疗CSR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和灸组、温和灸+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 A)组,每组10只.采用渔线压迫颈局部神经根法制备CSR大鼠模型.于造模3 d...  相似文献   
7.
以阴阳体用关系为理论指导,从调整阴阳使其回归本位的角度出发,分析围绝经期失眠阳不入阴的关键影响因素,论述基于阴阳体用关系指导下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思路。围绝经期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均可导致阳气浮越于外上,不能顺利潜藏于内下本位,阳不入阴而发为失眠,是围绝经期失眠的主要病因病机,就此提出协调阳气下潜,使其回归本位,恢复“内阳外阴”本体结构的治疗原则,在临床上结合三焦的生理功能,形成清上焦以泻浮阳、运中焦助阳下潜、补下焦以纳阳归阴的针灸治疗方案,通过使浮越于外、上的阳气顺利潜藏于内、下本位,恢复“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阳得以入阴而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温和灸干预治疗后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内质网应激(ERS)介导的神经细胞自噬与凋亡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温和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机制。方法 ①采用SPF级SD大鼠40只,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和灸组、温和灸+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组每组各10只。②通过颈部神经根腋下鱼线卡压法构建CSR大鼠模型,采用大鼠步态障碍行为学评分进行模型评价。③造模成功后第3天,温和灸组取大椎穴进行温和灸干预,10 min/次,干预前予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温和灸+3MA组干预方式同温和灸组,干预前予腹腔注射1 mL 3MA;模型组仅予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不做温和灸干预,连续干预7天后处死,空白组正常饲养,不予任何处理,处死时间同其他3组。④干预前后采用YLS-3E型痛分析仪测量各组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干预结束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12、CHOP、GRP78的表达水平,电镜观察脊髓及神经根自噬小体及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①造模后干预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温和灸组、温和灸+3MA组大鼠出现步态障碍,行为学评分升高(P < 0.05),痛阈下降(P < 0.05)。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温和组、温和灸+3MA组痛阈明显上升(P < 0.05),步态障碍改善,且温和灸组改善更为明显(P < 0.05)。②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温和灸组Caspase-12、CHOP、GRP78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 < 0.05),温和灸+3MA组GRP78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 < 0.05),Caspase-12、CHOP蛋白表达有所下降,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 > 0.05);与温和灸+3MA组比较,温和灸组CHOP蛋白表达下降明显(P < 0.05),Caspase-12、GRP78蛋白表达有所下降,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 > 0.05);电镜观察温和灸组自噬小体增多,且细胞超微结构较为完整。结论 温和灸治疗CSR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激活神经细胞自噬,缓解内质网应激水平,抑制内质网应激凋亡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麦粒灸与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麦粒灸治疗,针刺穴取百会、印堂、风池等,留针30 min;麦粒灸穴取肝俞、肾俞、命门、涌泉,每穴灸3壮,均隔日1次,每周3次。对照组予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每次20 mg,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3、6个月随访时观察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各时点HAMD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的80.0%(24/30,P<0.01)。结论:针刺结合麦粒灸可有效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抑郁症,较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具有更加稳定、持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针刀治疗难治性面瘫方法有:单纯针刀治疗、针刀结合电针、针刀结合药物、针刀结合推拿、针刀结合拔罐等,均能有效改善难治性面瘫的症状。针刀治疗难治性面瘫作用机制为:松解粘连,解除压迫;改善循环,消除水肿。在今后的研究中,针刀治疗难治性面瘫可在难治性面瘫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引入肌电图等客观数据,并针对患者具体临床表现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针刀作为一种有创治疗,容易损伤施术部位的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造成不良后果。为了减少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今后应加强针刀治疗难治性面瘫的最佳介入时间、操作次数及频率的研究,还可借助现代医疗仪器对针刀在头面部的入路进行精准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