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不孕患者通过这一技术成功妊娠。卵母细胞的质量在决定辅助生殖技术结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妇女年龄的增长,卵母细胞质量总体来说是呈下降趋势,颗粒细胞通过小分子物质、活性氧等影响着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潜能,此外超促排卵方式通过对激素的调节也改变着卵母细胞质量,而子宫内膜异位症则是因为微环境的变化影响卵母细胞及后续发育。本文旨在综述过去的理论基础和现阶段的最新研究,对这一理论系统进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2.
蔡娇娇  杨欢利  陆文昊  沈秀珍  诸溢扬 《浙江医学》2022,44(19):2094-2096,2100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后的卵母细胞质量与胚胎发育潜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IVF)助孕的2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COS患者95例(PCOS组),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147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长方案或拮抗剂方案进行促排卵,比较两组患者获卵数、卵母细胞质量、胚胎发育等情况。结果PCOS组患者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受精数、正常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囊胚数均多于对照组(均P<0.05),卵母细胞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OS患者因为窦卵泡基数多,获卵数等明显增加,但是卵母细胞成熟率等明显降低,说明卵母细胞质量和胚胎发育潜能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评价健康教育路径对改善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制订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PICC肿瘤患者139例,将其分为干预组72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分别在干预前1d,干预后10、30d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和健康生活方式量表(HPLP)评估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测评得分。结果经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干预前1 d,干预后10、30 d两组患者ESCA和HPLP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可改善PICC肿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且随着干预时间的推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4.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1RAKt)是IRAK激酶家族中一种关键的固有免疫信号调节分子。目前已发现有4种剪接异构体IRAK1a、IRAK1b、IRAK1s和IRAK1C。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共同点,但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由于IRAKlc是新发现的剪接异构体,且缺少激酶活性,因而使其成为了研究的重点。IRAK1具有激酶活性,作为细胞溶质激酶、核激酶及接头蛋白,参与调控TLR/IL-1R两个受体家族的信号级联反应,调节TNFα、Ⅰ型IFN及AP-1等炎症因子的表达。IRAK1的这些功能,使其参与了内毒素耐受,并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关键调节因子。对IRAK1的深入研究将为炎性和感染性疾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谭妍  许静茹  周杨  蔡娇娇  向尧  罗飞 《中国热带医学》2021,21(11):1114-1116
目的 分析2013—2019年重庆市输入性疟疾病例中4例死亡病例的特征,总结死亡原因。方法 收集4例疟疾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实验室指标、临床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疟疾死亡病例均为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男性病例,从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8.3 d,初期临床表现多样,包括非典型症状牙痛、腹痛腹泻、乏力等。实验室检查主要异常表现为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浓度、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升高,总蛋白、白蛋白降低,尿素、肌酐升高;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升高,心肌酶谱指标中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升高;静脉血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密度高,2例患者存在恶性疟原虫配子体。4例患者初诊均误诊,其中2例未进行抗疟治疗,1例在死亡前一天、1例在死亡当天进行静脉滴注青蒿琥酯及对症治疗。4例患者均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皆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恶性疟疾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应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防疟意识,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宣传教育,同时提高临床医生对疟疾的诊治意识和水平,及早诊断,在血液中的疟原虫密度高时及时给予抗疟原虫治疗以降低原虫密度。对症支持治疗控制并发症,对防止恶性疟病例死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愈创汤配合痔瘘洗剂在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促切口愈合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复杂性肛瘘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痔瘘洗剂配合愈创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治疗前(即术后第1天)、治疗14 d后创面症状评分、分泌物pH值、创面菌群分布、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复发率。结果:①临床疗效及创面症状、愈合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51/54),高于对照组77.78%(42/54),治疗14 d后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疼痛、渗出、水肿、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创面疤痕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②创面分泌物pH值、菌群分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 d后两组创面分泌物pH值升高,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升高,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蓝藻菌门降低,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③肛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 d后干便、稀便、肛内气体、需要衬垫、生活方式改变、Wexner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大(P<0.05)。④安全性:用药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⑤复发:随访结果显示,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愈创汤配合痔瘘洗剂在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在促创面症状缓解、加速创面愈合、减轻创面疤痕、调节创面pH值及菌群分布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促进肛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7.
IRAK1是一种激酶,在固有免疫信号调控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它通过调节其激酶活性和接头蛋白功能,参与调控一系列TLR信号途径,并成为自身免疫疾病的关键调节因子,对IRAK1的深入研究将为炎性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重庆市各区(县)医院和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水平,推动相关单位寄生虫病防治能力建设。方法 收集2016—2021年每年参加重庆市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队员的个人信息和竞赛成绩(2020年因疫情原因取消),竞赛分为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两部分,采用SPSS 19.0对竞赛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U检验或H检验对不同性质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参赛人员来自重庆市38个区(县),2016—2021年参赛人数分别为73、73、78、76、84人。每年参赛人员女性均多于男性,职称以初级为主,工作地区主要为市辖区。2016年仅疾控机构人员参加竞赛,2017年医疗机构人员开始参赛,至2021年医疗机构人员参赛人数首次超过疾控机构。2016—2021年,参赛选手总成绩的中位数分别为83.50、77.00、88.00、81.00和94.95。其中,技能总成绩的中位数分别为34.00、31.00、36.00、26.00和40.40,理论成绩中位数分别为47.00、45.00、50.50、53.00、55.25。2016年,女性选手的理论成绩、加藤镜检成绩均高于男性选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753.50、775.50,P均<0.05);市辖区选手的理论成绩高于市辖县选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79.50,P=0.04)。2018年,市辖区选手的理论成绩高于市辖县选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410.00,P=0.03)。2019年,女性选手的疟疾制片成绩高于男性选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775.50,P=0.01)。2021年,中高级职称人员总成绩和疟疾镜检成绩高于初级和初级以下职称人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6.65、6.81,P均<0.05);来自医疗机构的选手疟疾镜检成绩高于来自疾控机构的选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1 134.00,P=0.02)。结论 重庆市寄生虫病防治技术人员的寄生虫理论知识和疟原虫制片能力较好,而蠕虫虫卵和疟原虫镜检能力有待提高,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寄生虫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寄生虫病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2013年腹水标本中的细菌学分布,并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以探讨腹水标本的细菌学分布和耐药性特点,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2013年临床送检的腹水标本细菌培养报告,对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和药敏试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1 308例腹水标本中,230例分离出了病原菌,标本阳性率为18.31%。共检出病原菌28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6.0%,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38.3%,以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等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噁唑等耐药,屎肠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等耐药。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耐药性普遍高于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结论加强腹水标本的细菌学检查,依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腹腔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清肠化热祛瘀方对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镜像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急性期UC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中药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清肠化热祛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肠黏膜镜像积分、疾病活动指数、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两组各证候积分及总分均显著降低(P <0.05),中药组各积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肠黏膜镜像积分和疾病活动指数均显著降低(P <0.05),且中药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且中药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CRP、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