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度百草枯中毒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学忠 《山东医药》2006,46(16):50-50
2002~2004年,我们对22例重度百草枯中毒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通气联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16例,年龄16~65岁,均为口服百草枯中毒,平均摄人量30~50ml(〉40mg/kg),最大摄入量160mg/kg,从发现中毒到入院时间6~42h。临床表现为腹痛伴恶心、呕吐,胸骨后烧灼痛,胸闷,口腔黏膜充血、糜烂。呼吸困难、急促,肺底湿性罗音,少尿或无尿。  相似文献   
2.
85名综合性医院医务工作人员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医务工作人员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 ,艾森克个性问卷 ,状态 -特质焦虑问卷对邯郸市某综合性医院 85名医务工作人员进行测试。结果 医务工作人员在躯体化、强迫、恐怖、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 6个因子的得分和总分与全国常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男性工作人员组与女性组在抑郁、焦虑、恐怖、人际关系 4个因子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0~ 30岁组与 31~ 38岁组在焦虑、恐怖、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 6个因子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医务人员性别与STAI比较 :女性医务工作人员T -AI评分与男性医务工作人员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医务工作人员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应加强其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3.
虽然中心静脉穿刺有很多优点,但和外周静脉穿刺相比仍有一定的危险性。主要的危险是动脉的损伤和气胸。现将近两年来进行中心静脉穿刺后发生的并发症41例,其发生原因和预防处理办法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喉罩在抢救心脏骤停中的应用附3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喉罩作为一种新型的通气装置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增多,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喉罩在心肺复苏时快速盲插建立畅通气道,进行辅助通气,抓住了心脏骤停(CA)后4min内抢救的黄金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现将我们1998~2002年应用喉罩抢救39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百草枯中毒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急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无创通气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百草枯中毒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度百草枯中毒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无创通气联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和治疗1h后,观察呼吸次数(RR)、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碳酸氢根(HCO-3)、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H。结果治疗1h后患者的呼吸频率、PaCO2较通气前明显下降;PaO2、SpO2明显提高;HCO-3明显得到改善,使pH趋于平衡,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或0.05)。结论重度百草枯中毒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无创通气联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2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开展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溶栓以来,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在整个过程中出现了纠纷,现将26例AMI院前溶栓病例报道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笔者于2000-2004年间运用加味乌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添永  蒋学忠 《农垦医学》2001,23(5):317-318
慢性硬膜下血肿表面有肉芽组织形成新生的毛细血管包膜破裂出血。这种出血和机化过程可以反复的进行。因此 ,包膜内反复出血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1 ] 。在CT图像上 ,血肿的密度不同 ,是这种包膜内反复出血的结果。同时 ,作者也注意到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后置管 ,不同密度的血肿其引流差异较大。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包膜的渗透性和血肿量变化与CT图像上血肿密度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收集我科 1 990年 5月~ 1 999年 5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 2 5例。其中 3例为双侧血肿 ,2 2例为单侧血肿 ,共 31个血肿。所有病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社区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诊疗过程中,通过连续测定一系列的HSP水平,并与通常使用的感染监测指标,如体温、白细胞计数进行比较,观察其在CAP的诊断、疗效以及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每天测定病人的体温、白细胞计数和HSP浓度。观察病人到CAP治愈、病情稳定转出ICU或死亡。[结果]根据预后对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抗菌治疗后HSP有4种反应模式:快反应、慢反应、无反应、双相反应。表现为快反应的病人和大部分慢反应的病人存活下来,无反应和呈双相反应的病人全部死亡。对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比较,从d0到d7存活组病人的HSP水平和HSP比率表现为稳定的下降,而在死亡组呈持续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那些起始即给予合适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预后明显好于那些起始选用抗菌药物不当的病人。[结论]①应用抗菌治疗后每日监测HSP浓度,在CAP早期即可判断出CAP病人的预后,这一指标好于体温和白细胞计数。②HSP比率的变化与病情的变化相关,HSP比率快速下降预示病情改善,并可缩短抗菌治疗时间;HSP比率无反应或呈双相反应时,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常见的鼠药中毒以误服和自杀多见,病史多不明确,而且用做鼠药的杀鼠剂种类较多。及早明确诊断和有效的救治是挽救患者的关键。今将我们成功抢救的2例重度鼠药中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