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对六版《温病学》的商榷董锡玑山东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250014关键词温病学,书评纵观六版《温病学》,编辑体例较有特色,诸如中西医结合,温病的预防与调摄及对症处理等。但某些问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以下就教材中对某些温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提出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2.
<正> 1.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及用药原则是什么? 温病既不同于外感风寒,又有别于内伤杂病,故其治法自然与之不同。一般讲,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有四:①病因。温病以温邪为主因,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热者寒之”,本着审因论治的基本精神,所以,“清热”  相似文献   
3.
男,30岁,1999年7月13日就诊。主诉:发热30 d。患者3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发热,体温37~38 °C,伴周身困重,纳差。在县医院经各项辅助检查未能明确诊断,按类风湿、结核治疗20余天,未见好转。后经中医科会诊,服中药3剂后出现泄泻,且发热加重,遂来我处求治。刻见:发热(T:38~39 °C),午后尤重,微有汗出,身困乏力,纳呆,便溏,日5~6次,苔白厚腻,脉濡数。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观前医处方,乃以白虎汤为主,其中石膏用量90 g。笔者诊断:湿温(湿重于热,郁阻中焦气分)。拟方:黄连2…  相似文献   
4.
非典型热结旁流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 ,68岁 ,1 998年 3月 1 5日就诊。主诉 :腹泻纯稀水便伴腹痛 5d。患者 1 0 d前发热 38~ 39℃ ,伴恶寒、身痛、咳嗽等症 ,某医院按感冒治疗 (具体用药不详 ) ,延 5日 ,虽发热、身痛、咳嗽消失 ,但出现腹泻 ,泻下稀水 ,伴有腹痛 ,遂按肠炎治疗 ,未效而来我处就诊。时下症 :腹泻 ,纯稀水便 ,日行 3~ 4次 ,腹痛隐隐 ,不思饮食 ,舌黯淡 ,苔薄黄 ,脉沉。查 :左脐周轻度压痛 ,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考虑或系先前治疗过用寒凉 ,斫伤脾胃 ,遂诊为 :脾虚泄泻。遣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 1 5g,白术 1 0 g,薏苡仁 2 0 g,白扁豆1 5g,茯苓 1 5g,山药 1 …  相似文献   
5.
“肺不受邪”语出薛生白《湿热病篇》第17条原文。是条分析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的原因,指出:“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薛生白进而自注:“肺胃不和,最易致呕,盖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还归于胃。”此种解释,似有语病,既然“肺不受邪”,又何以言“肺...  相似文献   
6.
<正> 《温病学》(1979年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认为:“温病是由温热病邪引起的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疾病”,笔者认为此说作为“温病概念”不够全面,难以概其全貌。“概念”,在《辞源》中解释为:“就种种观念,概括其相类似者,而成一共同之观念也。”就温病的概念来讲,也当从多种类型的热性病中,找出其相类似的特点,以概括之,至于这“相类似点”从什么角度去寻求、去归纳?笔者认为,当从病因和临床表现两个大的方面去考虑。一、就病因而言,温病的病因应以“感受温邪为主因”作为温病的“相类似点”概括之。因为温病的病因,就目前讲,仍跳不出“外感不外六淫”  相似文献   
7.
<正> 6.温病病因学说是怎样形成的?其包含内容如何? 祖国医学关于温病的病因学说理论,是在“六淫”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亦是从发病学的角度推导出来的。温病是外感热病的一大类型,其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的特点。据此,我们的前人在“天人相应”的思想指导下,根据四时温病的不同证候特点、流行状况,并联系不同地区、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8.
“主客浑受”与“主客交”小识山东中医药大学董锡玑(250014)关键词湿热病主客浑受温疫主客交病机辨证施治“主客浑受”语出薛生白《湿热病篇》第34条原文。谓:“湿热证七八日,口不渴,声不出,与饮食亦不却,默默不语,神识昏迷,进辛香凉泄、芳香逐秽俱不效...  相似文献   
9.
<正> 近读《广西中医药》1990年第2期所载张文选同志《“凉血散血”并非“耗血动血”之治法》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受益匪浅,然其中之某些观点,则不敢苟同。今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1 “血热脉络淤滞”寓于“耗血动血”之中“张文”说:“这里叶氏把血分病机动态分为两个层次,邪初入血分为第一个层次,病机以血热脉络瘀滞为重心……进一步发展则为第二个层次,病机以耗血动血为重心,治法未有明确提出。”重温叶天士《温  相似文献   
10.
对统编《温病学》中之伏暑是由暑湿病邪引起,并必由秋冬时令之邪所诱发的观点,提出异议。认为伏暑系由夏令感受暑湿或暑热之邪,至秋冬季节自发,或为时令之邪所诱发的伏气温病。至于所谓时令之邪,除寒邪之外,尚包括诸如风邪、燥邪、温邪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