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成功抢救重症鲤鱼胆中毒致多脏器衰竭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摘要患儿,男,10岁。平素健康,因“清热明目”等目的生吞生鱼胆两个(活鲤鱼重1.25kg/条)服后5h出现恶心频吐20次/日以上伴腹部阵痛,未泻,尿少,4天后无尿,伴发热39℃昏睡,惊厥4次,每次持续3min~4min,病后第6天入院。体检;T 36.8℃,R 18次/min,P 120次/  相似文献   
2.
273例患儿血硒含量测定及分析辽宁省本溪钢铁公司职工总医院儿科(117000)李艳辽宁省朝阳县医院儿科(122000)焦兴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学院儿科(110003)董文翰本文对273例不同疾病患儿的血硒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3.
4.
分析34例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并发脏器功能衰竭13例,其特点为:≤2岁年龄组多发,衰竭器官以肺脏、血液、肝脏为主,多器官衰竭者均死亡。危险因素有:①呼吸衰竭;②感染;③并存疾病存在,特别是肺炎,营养不良者;④酸中毒;⑤年龄≤2岁。认为≤2岁的勒雪氏病是防治的重点人群,积极抗炎,防止呼衰,监测器官功能,营养支持是防止器官功能衰竭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5.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disease,WD)是一种较常见的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铜沉着在脑、肝、肾、角膜等组织,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锥体外系为主的神经精神障碍症状,急、慢性肝损害(肝硬化),肾脏损害等。以溶血性贫血(HA...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F8基因第22内含子倒位突变检测新方法,应用于甲型血友病(hemophilia A)基因诊断。方法应用长距离PCR(long distanc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D-PCR)、倒位PCR(inversion-PCR,IPCR)技术检测31例甲型血友病患者F8基因22内含子倒位;对于倒位突变阳性患者的母亲应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携带者诊断;而对倒位携带者孕妇于孕中期抽取羊水,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31例甲型血友病患者中查出7例存在倒位突变;4例倒位突变阳性患者的母亲有3例为倒位携带者;对1例倒位携带者孕妇进行了产前诊断,确定其胎儿无倒位突变。结论LD-PCR、I-PCR技术可快速检测F8基因22内含子倒位突变,可应用于患者及携带者基因诊断;I-PCR可用于F8基因22内含子倒位的产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7.
小儿急性白血病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测定的临床意义郭承吉董文翰1李革新2李富君2孙贵范2(第一临床学院儿科,沈阳110001)关键词白血病;脂质结合唾液酸脂质结合唾液酸(Lipid-boundsialicacid,LSA)作为一种肿瘤标记物的研究已不断深...  相似文献   
8.
应用St14(DXS52)位点VNTR多态进行甲型血友病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42例东北地区正常人St14(DXS52)位点VNTR多态,共检出8种等位基因片段。最长扩增片段为2.4kb。频率最高的扩增片段为700bp,约占50%。检测的女性杂合子率较高。利用此VNTR多态作为遗传标记,对3个甲型血友病家系进行了基因连锁分析,在一个家系中确定了一名女性为正常人,非携带者;在另二个家系中各检出一名男性胎儿患者。  相似文献   
9.
白血病细胞的精胺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精胺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30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片进行细胞内定位观察,其结果急粒14/14,慢粒2/2,急单2/2例阳性。急淋11/11,浆细胞白血病1/1阴性。结果表明:(1)精胺主要分布在急粒、慢粒、急单的白血病细胞中,有量的增加,存在于大量的白血病细胞中,亦可散在出现。(2)在急淋及浆细胞白血病中,其白血病细胞呈阴性反应。精胺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做为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的重要辅助指标。为探讨精胺与细胞分化,以及白血病分类提供了新的形态学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骨髓 MRI 表现。材料和方法:贫血21 例( 缺铁性3 例;巨细胞性2 例,出血性2 例,溶血性1 例,再障性13 例) ;白血病14 例。正常对照组22 例。用0.35T MRI 机,SE、STIR 序列,椎体扫描。结果:正常组在STIR 序列椎体边缘骨髓呈高信号,中心呈低信号。增生性贫血可见椎体边缘高信号区明显扩大,但仍为正常分布。再障贫血骨髓信号明显减低,椎体边缘高信号消失,但有4 例可见点状高信号残存。白血病骨髓信号增高且混杂,椎体中心也见高信号,失去正常分布。结论:MRI 对小儿血液系统疾病骨髓改变的评价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