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53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分析53例不同部位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结果术前所有患者依其不同的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53例神经鞘瘤中全切除37例,其余均为次全切除或大部切除,手术全切除率为69.8%.术后有5例肌力较术前略有减退,3例变化不明显,其余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痊愈;1例为转移瘤患者,因全身衰竭在手术中死亡,手术有效率为83.0%.结论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前确诊主要依赖MRI,根据肿瘤的部位,早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脑出血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规范化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方法 应用小切口显微手术对49例基底节区(27例)、皮层下(17例)、小脑(5例)出血患者行血肿清除。结果 术后存活46例,死亡3例。获随访42例,按GOS,良好19例,中残但生活能自理12例,重残,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即本组优良比例3l/49,死亡比例6/49。结论 正确运用微创手术理念,依据病情特点进行规范化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小骨窗微创开颅治疗的效果。结果:死亡2例(5.7%);存活33例,术后6~12月随访,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1级6例(17.2%),2级14例(40.0%),3级9例(25.7%),4级4例(11.4%)。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止血彻底,能有效清除血肿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应用依达拉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应用依达拉奉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依据依达拉奉应用情况分为对照组(33例,未用依达拉奉)、术前组(34例,术前应用依达拉奉)、术后组(38例,术后应用依达拉奉).结果 术前组、术后组伤后血糖、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伤后第10天GCS评分及伤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组依达拉奉首次应用时间显著早于术后组,伤后血糖显著低于术后组,伤后第10天GCS评分显著高于术后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依达拉奉可抑制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过度应激反应,改善预后,术前或早期应用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脑血管畸形的关系。方法:选择脑血管畸形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50例体检中心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取两组患者的血液,对比MMP-2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MMP-2水平在发病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血清MMP-2水平在第7天明显高于第1天和第14天(P<0.05)。结论:MMP-2的表达异常与脑血管畸形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电针治疗对兔急性颅脑损伤后氧自由基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对急性颅脑损伤 (ACCI)后脑组织氧自由基反应的影响。方法 :48只家兔随机分为A组 (正常对照组 )、B组 (假损伤组 )、C组 (损伤组 )、D组 (电针治疗组 ) ,Feeney’s自由落体打击法建立ACCI动物模型 ,D组给予电针治疗 ,检测A、B组脑组织含水量、丙二醛 (MDA )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C、D组不同时间点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A与B组各检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与A、B组比较 ,C、D组脑组织含水量和MDA含量在ACCI后 3h即有显著性增加 (P <0 .0 1) ,且随时间延长递增 ,SOD活性则呈相反变化趋势 ;D组与C组各时点比较 ,上述指标变化均较轻。结论 :ACCI后脑组织自由基反应增强 ,电针治疗可通过降低脑组织氧自由基反应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大池外引流(ELD)在治疗重度脑室出血中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侧脑室外引流(EVD)并脑室内纤溶治疗的重度脑室出血患者62例,其中27例在第三、四脑室积血清除后即给予ELD(治疗组),未给予或未及时给予者35例(对照组),比较2组侧脑室置管时间、侧脑室并腰大池置管总时间、颅内感染率、脑室-腹腔分流率及发病3个月预后。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侧脑室置管时间和脑室-腹腔分流率分别为(109.2±21.1)h、(207.9±51.1)h和0、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置管总时间、颅内感染率及3个月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应用ELD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安全可行,可显著缩短EVD时间,降低脑室-腹腔分流率。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病因、发生机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高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转归,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出现高钠血症38例。高钠血症与24h出入量、GCS评分关系密切,并发高钠血症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医源性脱水过多及下丘脑损害致水电解质失衡是高钠血症的主要原因,密切监测血钠浓度、及时调整水电解质平衡、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11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于伤后第2d起每天腰穿放液,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CSF),鞘内注入氧气;治疗组于伤后第2d行腰池持续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P<0.05~P<0.01);治疗组脑积水、脑梗塞及再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在死亡病例、重残率、中残率及恢复的良好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池持续引流是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氧代谢相关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2例,按预后分良好组和不良组,通过颈内静脉置管和股动脉穿刺同时采样,观察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脑氧摄取(CEO2)、脑动静脉氧差(AJDO2)、标化的CEO2(40CEO2)和标化的AJDO2(34AJDO2)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后早期SjO2下降,40CEO23、4AJDO2上升,之后呈反方向变化趋势;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间,脑缺血(SjO2<55%、40CEO2>40%、AJDO2/34AJDO2>7.5 m l/d l)的频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脑充血(SjO2>75%、40CEO2<24%、AJDO2/34AJDO2<1.3 m l/d l)的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损伤后早期存在缺血而后充血的过程,反映脑缺血倾向的脑氧代谢参数与预后相关,反映脑充血倾向的参数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