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黎明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85-1185
<正> 鼻腔鼻窦额外牙并巨大囊肿为鼻科少见病,我科曾遇见3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男,38岁,农民,左侧鼻翼及颌面部逐渐隆起2a,于1998年3月就诊。自诉2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翼部隆起,并逐渐加剧同时出现左侧颌面部隆起,左侧鼻塞约半年以上,局部胀感,无疼痛,无发热,无视力减退及复视,上列牙齿无疼痛,检查左侧鼻翼及颌面部明显隆起。鼻中隔向右移位,左鼻前庭呈缝隙状,无破溃。颌面部触及肿物质硬,有乒乓球样感,无压痛,活动差,约40cm×3.5cm×3.0cm大小。上列牙齿整  相似文献   
2.
1990年,首次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到人类疱疹病毒7型(human herpes virus type 7,HHV-7)。HHV-7为双链DNA病毒(145kh),主要感染CD4^ 淋巴细胞、唾液腺。HHV-7感染可引发婴儿急疹、热性癫痫发作、慢性疲劳性综合征和单核细胞增殖异常等。HHV-7与HHV-6同属人类β-疱疹病毒,两者在细胞病变特点和分离培养条件方面相似,HHV基因诊断是目前较理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传统定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曾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但存在不能定量、特异性不够等缺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间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外周血中的HHV-6-DNA健康体检者和缺铁性贫血者为对照组。结果:20例ITP患者,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的HHV-6-DNA检出率分别为25%(5/20),10%(1/10)和3.33%(1/30),ITP患者组与健康体检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ITP患者组与缺铁性贫血组间差异无显著性。15例ITP患者骨髓和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HHV-6-DNA检出率分别为46.67%(7/15)和0,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10例ITP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第10天时外周血HHV-6-DNA检测,分别有3,3,2例阳性。结论:ITP与HHV-6的感染呈正相关,骨髓中HHV-6-DNA检出率高于外周血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本贮存温度、血红蛋白、高胆红素因素对熔解曲线法检测HBV-YMDD变异结果的影响。方法服用拉米夫定出现YMDD变异株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在不同的贮存温度、血红蛋白、胆红素浓度下,用杂交探针溶解曲线法检测,观察其荧光扩增曲线的Ct值及熔解曲线的Tm值。结果在4℃和25℃贮存的血清标本,其Ct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20℃贮存温度下,其Ct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b浓度为60μg/L及600μg/L的血清标本,其Ct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胆红素浓度为25.6μg/L及45.2μg/L的血清标本,其Ct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熔解曲线的Tm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标本贮存温度、血红蛋白、高胆红素因素对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肝病毒YMDD变异结果有影响,尤其是低拷贝HBV-DNA的血清标本,上述因素可能会导致结果的假阴性;对基因分型特异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腋窝皮下积液是乳腺癌腋窝清扫术常见并发症[1].2009年8月-2011年8月我们对17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进行前瞻性配对研究,对其中86例患者术中用美蓝行上肢淋巴管显影指导下的结扎,其余患者未行上肢淋巴管显影结扎,探讨上肢淋巴管显影结扎是否可以减少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与乳腺增生症、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乳腺增生症、正常乳腺组织中的HPV16、HPV18。结果:HPV16在乳腺癌、乳腺增生症及正常乳腺组织各60例中的感染率分别为51.67%、31.67%、11.67%,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01);HPV18感染率分别为61.67%、35.00%、15.00%,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01);但HPV在乳腺癌、乳腺增生症中的总感染率为65.00%、51.67%,差异无显著性;正常乳腺组织HPV总感染率为20.00%,与乳腺癌、乳腺增生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HPV16、HPV18在乳腺癌、乳腺增生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共感染率分别为48.33%、15.00%、6.67%,其中在乳腺增生症与正常乳腺组织中其共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而与乳腺癌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01)。结论:本组乳腺癌、乳腺增生症与HPV16、HPV18感染有关;二者共表达与乳腺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预防甲状旁腺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07年6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22例甲状腺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有甲状旁腺损伤表现,其中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占1.6%。结论甲状腺首次手术即应积极保护好旁腺,有利下次手术,再次手术时,关键是识别甲状旁腺,尽量保留甲状腺后被膜,保护好甲状旁腺的血供和避免手术器械损伤。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基因表达的检测及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外周血CK19基因表达的检测及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逆转录结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乳腺癌MDA-MB453细胞株血液标本模型和280例临床标本的CK19表达,同时检测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表达作为PCR方法的监控指标。结果逆转录结合FQ-PCR检测MDA-MB453细胞株血液标本模型的灵敏度为107个血细胞中含1个乳腺癌细胞的水平。280例外周血临床标本的CK19表达,乳腺癌组(38/120)与非乳腺癌组(20/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38/120)与正常对照组(2/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21/53)与未见淋巴结转移组(17/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术后2年以上者,复发组(3/9)与未复发组(6/31)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GAPDH表达均阳性。结论CK19是上皮细胞性癌细胞的较特异指标,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不强,但可用作病理学检查的补充,或结合其他特异性指标共同诊断乳腺癌微转移和复发,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运用输尿管镜联合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后尿道狭窄及闭锁的经验。方法对运用输尿管镜联合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的34例后尿道狭窄及闭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均获得尿道瘢痕的准确切开和切除,尿道可顺利通过24~26F探条,术后排尿通畅。手术并发症:尿道热2例、急性附睾炎2例。3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最大尿流率>(18.6±2.7)mls,性功能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运用输尿管镜联合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后尿道狭窄及闭锁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间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外周血中的HHV-6-DNA,健康体检者和缺铁性贫血者为对照组。结果:20例ITP患者、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的HHV-6-DNA检出率分别为25%(5/20)、10%(1/10)和3.33%(1/30),ITP患者组与健康体检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ITP患者组与缺铁性贫血组间差异无显著性。15例ITP患者骨髓和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HHV-6-DNA检出率分别为46.67%(7/15)和0,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10例ITP治疗前、治疗第5天、第10天时外周血HHV-6-DNA检测,分别有3、3、2例阳性。结论:ITP与HHV-6的感染呈正相关;骨髓中HHV-6-DNA检出率高于外周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