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6篇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动脉窦瘤破裂21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2年12月至2007年11月,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21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0例,行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3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AVP)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3例。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诊无复发。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术中确切修补窦瘤和加强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婴幼儿心脏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病因和防治对策。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1995年10月~2005年10月共1026例婴幼儿心脏手术中出现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06例,发生率20.08%;死亡59例,死亡率5.75%。术后并发症最常见是低心排出量,发生率为6.81%,其次呼吸衰竭为4.40%。死亡原因最常见是低心排出量,其次为呼吸衰竭。年龄越小、体重越轻,死亡率越高。结论 婴幼儿心脏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重点在于输液成分、输液量和速度的控制、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呼吸道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动脉导管未闭236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56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进行PDA直视缝合术5G例,经胸膜内结扎术170例,经胸膜外结扎术10例,心内合并畸形同期矫治。结果255例治愈,死亡1例,随访未发现导管再通及假性动脉瘤。结论PDA一经确诊,即应积极手术治疗。确实可靠的降压对预防术中大出血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痛)体外循环(CPB)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6月-2009年12月间成活的264例婴幼儿先心痛CPB术后肺部情况资料,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发现引起肺部并发症的因素除患儿的个体情况及CPB因素外,术后呼吸系统的监护及循环维护非常重要等,各方面数据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CPB术后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和护理治疗肺部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法东氏四联症根治术术后处理,方法:总结近8年81例法氏四联症根治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81例中,78例存活,3例术后死亡,18例术后有早期并发症。结论: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术后处理,重点为补足血容量、维护心功能及加强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泵衰竭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心肌梗死伴有心源性休克或心脏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应用IABP的疗效,对比IABP治疗前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IABP30min后舒张期反搏压达到65~130mmHg,心脏指数从(1.60±0.20)L(min·m2)上升到(2.27±0.21)L(min·m2)(P<0.001),平均动脉压从(47.1±16.0)mmHg上升到(85.3±25.5)mmHg(P<0.001),临床表现得到改善。死亡9例,其中依赖IABP6例,应用IABP相关合并症1例,其他原因2例。应用IABP发生合并症3例。结论IABP显著地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了心肌氧供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是治疗泵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原位心脏移植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方法13例扩张性心肌患者进行了同种原位心脏移植,围手术期间加强受体的维护、供心离体时间的保护、血流动力学的支持、抗排异反应及感染方面的处理。结果11例患者存活,2例死亡。结论选择合适的供体和受体、良好的供心保护技术、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抗排异反应方疗案得当、防止感染是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围手术期的合适治疗方法。方法对1992年12月-2002年3月共617例婴幼儿围手术期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死亡39例,死亡6.32%,术后发生并发症99例,发生率为16.0%。结论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围手术期的治疗,重点在于输液成分和量的控制、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呼吸道的管理、防止多器官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雁  李东  陈伟新  涂霞  姜呢  董卫欣  李智毅  刘希伶 《中国药房》2008,19(17):1321-1323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婴幼儿体外循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性。方法:选取ARDS的婴幼儿患者20例,随机均分成2组。2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PS,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PS可有效治疗体外循环后ARDS。  相似文献   
10.
NO吸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吸入NO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动态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在其他治疗不变的前提下,经过吸入NO治疗后,患者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动态肺顺应性比治疗前明显改善(0.30±0.03vs0.38±0.09,P<0.05),氧合指数比治疗前明显增高(296.3±55.64vs378.5±61.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NO对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肺动脉高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