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种途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桡动脉组(43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42例)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8.98±11.87)min和(50.16±12.35)min,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5.34%和97.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时间长于股动脉组,术后发生局部血肿及迷走神经反射少于股动脉组患者,而动脉痉挛多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两种途径疗效都较好,但经桡动脉途径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190例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通过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在随访的1~48个月中(24±18)个月,术后成功率、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都加以记录。结果 190例随访患者,房室结性心动过速(AVNRT)有5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有104例,左旁道有54例,右旁道有50例;其中显性预激(WPW)有22例,A型8例,B型14例;频发特发性的右心室流出道室早(RVOT-VPC)有9例。射频的消融成功率97.8%,术后复发率2.37%,并发症3.67%。结论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法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靠安全,是现行临床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较为常用的优异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经左锁骨下或左锁骨上途径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床边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治疗42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基于不同体重制定个性化造影剂方案对CT冠脉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2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案,观察组根据患者体重采用个性化注射方案,两组均进行冠脉CT血管造影。观察并分析两组冠脉强化程度、CT冠脉成像质量、对比剂剂量及流速、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冠脉强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A冠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比剂用量、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LP(剂量长度乘积)、ED(有效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不同体重制定个性化造影剂方案有利于降低CT冠脉成像对比剂剂量和流速,提高冠脉强化程度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桡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共入选9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TRD)59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TFD)32例.观察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透视时间、造影剂用量及穿刺并发症.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透视时间、造影剂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I组穿刺并发症明显低于TFI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时,经桡动脉途径同样安全、有效,手术结果相似而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至2010年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92例,分为糖尿病组(47例)、非糖代谢异常组(45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2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高脂血症、高血压,无痛性心绞痛史者糖尿病组明显多于非糖代谢异常组(P〈0.05)。糖尿病组冠状动脉双支和3支病变发生率(59.6%,36.1%),均明显高于非糖代谢异常组(24.4%,6.7%)(P〈0.05),多节段病变发生率(48.9%)也显著高于非糖代谢异常组(8.9%)(P〈0.05),而单支病变发生率糖尿病组(4.3%)显著低于非糖代谢异常组(64.4%)(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较严重复杂,以多支、弥漫性病变为主,且多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等代谢紊乱症状,在临床治疗上难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小剂量重组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附属沭阳县人民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43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小剂量重组尿激酶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术后4、8、12、24 h和术后1、3个月6个时间点的心肌酶、心电图QT离散度、血浆B型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和再通情况,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为95.4%(41/43),高于A组的76.7%(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肌酶、心电图QT离散度、血浆B型脑钠肽在术后4、8、12、24 h和术后1、3个月这6个时间点呈逐渐下降趋势,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在术后4、8、12、24 h和术后1、3个月这6个时间点呈逐渐上升趋势,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IMI血流分级2~3级所占比例为95.4%(41/43),高于A组的79.1%(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ST段回落≥50%者所占比例为81.4%(35/43),高于A组的60.5%(2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ST段完全回落者所占比例为55.8%(24/43),高于A组的34.9%(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再通者所占比例为76.7%(33/43),高于A组的55.8%(2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0%(3/43),低于A组的18.6%(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小剂量重组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肌灌注,减少出血风险,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透视与非透视下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别在透视和非透视下,将普通双极心内膜临时起搏电板经左锁骨下静脉置入右心室对89例患者进行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结果 透视下47例患者起搏全部成功,非透视下42例患者38例起搏成功,4例失败,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非透视下明显省时.结论 非透视下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安全有效、省时,与透视下临时起搏比较疗效接近,在抢救严重心动过缓、心搏停止时可作为一项常规急救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68例,分析临床诊断思维、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结果采取综合治疗后,患者血压显著下降,ST段压低明显好转,而最大耗氧量(16~20)mL/(min·kg),无氧阈值(9~11)mL/(min·kg)、心脏指数(CI)值72.0mL/(min·kg)所占比例均上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病患者的预后,保护患者心脏,延缓梗死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