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究640层螺旋CT采用容积扫描模式在肺内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经临床检查证实肺内结节的患者共28例,其中肺癌8例,结核球12例,炎性结节8例。采用东芝640层螺旋CT扫描仪器对患者进行扫描,后将结果上传至工作站进行处理,根据图像结果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所有结节注射对比剂之前平扫CT值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注射对比剂后三种结节最大增强CT值随时间变化趋势存在差异,且差异显著。三种结节增强类型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肺癌结节大部分表现为均匀强化,结核球表现为无明显强化,炎性结节主要表现为边缘强化。结论 640层螺旋CT容积扫描在肺内结节诊断与鉴别中存在一定价值,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颅脑CT在脑梗塞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病例纳入研究,依据检查方法差异分为A组(n=40)与B组(n=40),A组患者行DSA检查,B组行颅脑CT检查,并按照检查结果给予治疗,比较2组血管图像质量、病灶检出情况、短期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变化,并观察DSA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2组颅内血管图像质量分级、基底动脉与后交通动脉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内动脉岩段、颈内动脉虹吸段图像评分、治疗24h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2组2mm梗死病灶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2mm梗死病灶检出率25.00%,明显高于B组7.50%(P0.05);A组40例患者中,DS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终末段闭塞12例(30%),取栓后闭塞再通,无残余狭窄;右额颞叶、基底节区脑梗塞14例(35%);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9例(22.50%),脉溶栓后再通;左侧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以远闭塞3例(7.50%),溶栓后小脑后下动脉显影较前好转。结论相对于颅脑CT,DSA血管成像质量较好,可以更准确检出脑梗塞患者病灶情况,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9月于我院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的58例GG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检查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良性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及恶性病变三者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58例GGO中单纯型GGO者23例(良性12例,AAH6例,恶性5例),混合型GGO者35例(良性5例,恶性30例);良性GGO、AAH、恶性GGO的发病年龄及病灶大小比较,良性GGO年龄AAH恶性GGO,恶性GGO病灶大小良性GGOAA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GGO、AAH、恶性GGO患者的MSCT影像学征象中病灶形状、边界清晰度、边缘形态及病灶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GO含多种疾病,不同类型GGO的MSCT征象表现不同,MSCT对GGO的良恶性鉴别具较高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推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亚厘米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亚厘米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患者按浸润情况分为浸润组(n=35)和非浸润组(n=65),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大小、部位、密度及CT征象。结果浸润组病灶最大径明显大于非浸润组,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浸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病灶最大径﹥0.845 cm、有毛刺征及血管集束征为亚厘米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存在浸润性的危险因素(P﹤0.05)。亚厘米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病灶最大径评价浸润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95%CI=0.797~0.938),cut-off值为0.845 cm,对应灵敏度为83.6%,特异度为76.8%,约登指数为0.604。结论病灶最大径﹥0.845 cm、有毛刺征及血管集束征是亚厘米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存在浸润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20排CT静脉造影(CTV)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及CTV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56例,对比直接法CTV不同图像后处理方法对下肢深静脉栓子的检出率。结果:56例中,CTV结合DSA共确诊栓子128处,MPR及CPR正确显示124处(96.88%)、VR正确显示95处(74.22%)、MIP正确显示86处(67.19%),MPR及CPR对栓子诊断准确率高于其他2种后处理图像(χ~2=26.57和38.27,均P0.05),VR与MI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P0.05)。结论:320排CT直接法CTV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 CT 静脉造影(CTV)和超声(US)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 证实为下肢 DVT 的患者51例,对比直接法 CTV 及 US 对下肢不同部位栓子的检出率。结果51例患者中,CTV 共诊断DVT 48例,发现栓子124处,US 诊断静脉血栓46例,发现栓子86处。其中盆腔 DVT CTV 检出34处,US 检出10处,胫腓静脉血栓 CTV 检出25处,US 检出5处,CTV 检出股深静脉血栓2处,US 检出11处。结论直接法 CTV 及 US 对下肢 DVT 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前者对盆腔 DVT 及胫腓静脉血栓的检出率更高,而对股深静脉血栓的显示不及后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