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对大鼠视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3周龄清洁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单眼剥夺组(MD组)和单眼剥夺+HF-rTMS组(MD+HF-rTMS组),每组10只大鼠。NC组大鼠不给予任何干预;MD组和MD+HF-rTMS组大鼠缝合右眼眼睑3周建立弱视模型;MD+HF-rTMS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给予HF-rTMS刺激2周。采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测造模后和HF-rTMS刺激2周后各组大鼠P100波振幅。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视皮层BDNF蛋白和BDNF mRNA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视皮层BDNF蛋白和mRNA阳性染色情况,采用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建模后,MD组和MD+HF-rTMS组大鼠与NC组相比,P100波振幅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HF-rTMS刺激2周后,MD+HF-rTMS组和MD组大鼠相比, P100波振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D+HF-rTMS组大鼠P100波振幅仍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F-rTMS刺激2周后,MD+HF-rTMS组大鼠视皮层BDNF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74±0.03,高于MD组(0.61±0.02),但仍低于NC组(1.0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 HF-rTMS刺激2周后,MD+HF-rTMS组大鼠视皮层BDNF mRNA相对表达量为0.62±0.02,高于MD组(0.44±0.01),但仍低于NC组(1.0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染色结果显示:HF-rTMS刺激2周后,MD+HF-rTMS组BDNF蛋白和mRNA染色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及阳性细胞数均高于MD组,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HF-rTMS刺激2周后,MD+HF-rTMS组凋亡染色阳性神经细胞数低于MD组,高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 HF-rTMS可通过提高BDNF的表达,激活下游抗凋亡通路,进而减少视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最终参与神经重塑过程。  相似文献   
2.
近视作为屈光发育异常中最常见的一种屈光状态,不仅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增加了患近视性黄斑变性等损害视力疾病的风险。研究表明,不同光谱组成的光可以通过改变眼的调节、脉络膜厚度以及视锥细胞信号转导等来影响眼的屈光发育,改变近视进展。主流的观点认为增加短波长光含量有利于延缓近视的进展,但也有学者对此持不同的观点。本文总结环境光的光谱差异对屈光发育的影响及相应的眼部改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gr-1在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幼猫视皮质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30只3周龄健康幼猫随机分成形觉剥夺组与对照组,每组15只.饲养于自然光照下,将剥夺组幼猫通过黑色不透明遮盖布遮盖右眼.于遮盖前和遮盖后的第1、3、5周对所有幼猫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遮盖后第5周PVEP检测完成后,处死幼猫,根据《猫解剖彩色图谱》,取视皮质,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利用Image-Pro Plus统计并分析其阳性细胞数与平均光密度值.结果:PVEP检测显示,遮盖后第3周和第5周,剥夺组右眼P100波潜伏期高于剥夺组左眼(P<0.05)和对照组右眼(P<0.05),振幅下降(P<0.05).免疫组化显示,Egr-1在两组幼猫视皮质中均有阳性表达;遮盖5周后剥夺组视皮质中Egr-1阳性细胞数与平均光密度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会导致视皮质内的Egr-1蛋白表达量下降,促进弱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欠矫正与足矫正是否影响高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屈光度的变化和视力的提升。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5-01/2019-12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行弱视治疗满3a及以上的高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49例98眼。根据患儿配镜处方与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的差别分欠矫正组29例58眼(球镜度数相差≥1.5D)和足矫正组20例40眼(球镜度数相差≤0.25D)。分析两组患儿3a治疗过程中矫正视力和屈光度的变化。结果:初诊时两组患儿的年龄、屈光度和矫正视力均无差异(P>0.05)。矫治过程中两组患儿的屈光度均逐渐降低,且欠矫正组患儿屈光度下降幅度高于足矫正组(F时间=500.299,P时间<0.01;F组间=6.949,P组间=0.010)。治疗过程中欠矫正组患儿总的屈光度下降1.215±0.262D,高于足矫正组0.612±0.211D(t=-12.068,P<0.01)。两组患儿的矫正视力都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改善,欠矫正组患儿视力改善优于足矫正组(F时间=1138.526,P时间<0.01;F组间=14.206,P组间<0.01)。结论:远视欠矫正患儿屈光度下降和视力提升优于足矫正,适当的远视欠矫正能更好地促进高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眼球的生长和视力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经角膜地形图引导与波前像差优化的FS-LASIK术后屈光度与高阶像差的增幅。

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CNKI、CBM、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中的RCT与CT研究,语言限定为中文或英文,语言限定为中文或英文。对纳入的RCT与CT文献分别采用《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中偏倚风险评价工具与《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 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采用Egger检验进行检测; 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有8篇文献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包含987例研究对象(角膜地形图引导组482例,波前像差优化组5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地形图引导组术后等效屈光度高于波前优化组\〖WMD=0.11,95%CI(0.07,0.14),P<0.00001\〗; 与波前优化组相比,地形图引导组术后能够获得更低的HOAs\〖WMD=-0.09,95%CI(-0.13,-0.05),P<0.0001\〗、球差\〖WMD=-0.05,95%CI(-0.09,-0.01),P=0.008\〗、彗差\〖WMD=-0.08,95%CI(-0.12,-0.05),P<0.00001\〗增幅。

结论:经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手术方式能使患者获得更高的屈光度,并有效降低术后HOAs、球差、彗差增幅。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亚洲青少年儿童中低度近视使用0.01%阿托品眼液1a后屈光度及眼轴的变化。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中的随机对照试验,语言限定为中文或英文。对纳入文献采用《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中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采用Egger检验进行检测;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包含979例研究对象(试验组440例,对照组5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0.01%阿托品在控制中低度近视儿童屈光度增加的方面优于对照组[WMD=0.50,95%CI(0.37,0.64),P<0.00001];0.01%阿托品在控制中低度近视儿童眼轴增长的方面优于对照组[WMD=-0.20,95%CI(-0.30,-0.10),P=0.0001]。结论:浓度为0.01%阿托品可有效控制亚洲青少年儿童中低度近视屈光度的增加与眼轴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索视力在线预警及防控系统在南充市中小学生近视防控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和可信性.方法:联网状态下利用线上软件系统对2500名中小学生进行家庭视力自查,首先随机选择了600名学生(含视力正常和异常学生)到医院进一步复查视力,随后又在总学生名单中随机选择了400名家庭自查视力异常学生到医院进一步复查.结果:2500名学生共5000只眼中,视力异常眼3492只,占69.8%,视力不良学生1848名(73.9%).随机抽取的600名到医院复查视力的学生中,家庭视力自查结果420名(70%)学生(710只眼)视力不良,医院复查结果392名(65.33%)学生视力不良(694只眼),视力不良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3.3%,家庭自查视力结果与医院视力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F=2.488,P=0.115).随机抽取的400名视力不良学生中,医院检查有383名学生视力不良,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5.8%,抽取的视力不良学生中,家庭自查视力结果与医院视力检查结果重复度量方差分析显示无统计学差异(F=1.679,P=0.196).南充市2500名中小学生1周时间用电脑在家里就全部完成了视力自查,且没有影响正常上课作息时间.结论:视力在线预警及防控系统在检测儿童青少年的视力方面快捷、有效、可信,在近视防控工作中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索不同光照度的模拟自然光的全光谱白光对人体眼轴产生的短期影响。方法 18到30岁健康人群10例(5例近视和5例正视)在不同日期同一时间段分别暴露在5000勒克斯(Lux)和50Lux两种光照强度下60min,测量光干预前、干预后30min以及60min的眼轴长度。两种光照度(5000Lux和50Lux)联合三种不同离焦(0.00D,+3.00D和-3.00D)透镜作为干预措施。左眼戴最佳光学矫正镜片,右眼配戴最佳光学矫正镜片联合0离焦,+3.00D和-3.00D离焦镜片。采用SPSS软件重复度量分析方法统计实验结果。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光强度对眼轴长度有影响(P=0.012),光与时间的相互作用对眼轴长度也有影响((P<0.05))。光对眼轴的影响在正视眼和近视眼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min和60min后两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对眼轴产生的影响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能够部分代偿由于光学离焦导致的眼轴改变。5000Lux光照下暴露30min能让眼轴产生微小的缩短,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1),而暴露60min后,眼轴长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暗环境中30min就能让眼轴产生微小但有统计学意义的延长(P<0.05)。结论不同强度的全光谱白光会对眼轴产生影响,光对眼轴的影响具有时间依赖性,一定范围内的高光照度的模拟自然光的全光谱光可能被认为是延缓近视发展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