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苏钏 《现代医院》2007,7(8):86-87
目的了解我院泌尿系统感染的菌群分布及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分析我院2004年7月~2005年10月门诊及住院者泌尿系统感染尿培养阳性369株细菌的菌群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369株泌尿系统感染的菌群中,革兰氏阳性菌134株,占总数的36.3%;革兰氏阴性菌173株,占总数46.9%;真菌62株,占16.8%。在革兰阳性菌中以粪肠球菌(14.1%)、表皮葡萄球菌(5.4%)、屎肠球菌(4.6%)多见。在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氏菌(25.7%)、肺炎克雷伯氏菌(6.5%)、铜绿假单胞菌(2.7%)多见。在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8.4%)、光滑念珠菌(3.5%)、热带念珠菌(2.2%)多见。我院监测到的大多数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有多重耐药。结论泌尿系统感染优势菌株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粪肠球菌、白色念珠菌,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以及耐性的特异性,必需合理选用抗生素,最好能根据个体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黄鹏飞  苏钏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706-1706
目的了解光明辖区泌尿生殖系感染者支原体检出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试剂盒说明,采集患者泌尿生殖系标本,采用珠海浪峰生产的支原体鉴定药敏板进行检测。结果具泌尿生殖系感染症状1386倒中支原体阳性553例,总阳性率39.9%,男、女患者感染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检出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耐药率低,前五位分别是强力霉素4.50k、环丙沙星8.3%、克拉霉素15.6%、阿歧霉素19.7%、罗红霉素23.3%。结论本地区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支原体的感染阳性率较高,其对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司帕沙星和可乐必妥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8.1%、35.6%、31.5%和30.4%。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光明街道辖区医院特定科室就诊人群TPHA、HIV(血源性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携带率,探讨在诊疗活动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现况,暴露发生概率,以及暴露处理应对情况。方法采集创伤性诊疗病例及疑似病例用ELASE方法进行血清梅毒抗体(TPHA)、艾滋病病毒(HIV)检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对辖区医院和下属社区康复中心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连续3年共8913例筛检病例,TPHA阳性115例,感染率为1.29%;HIV6例,感染率为0.07%,其中5964例孕产妇,TPHA阳性28例,感染率为0.47%,HIV2例,感染率为0.03%,医务人员创伤暴露率为医生69.2%,护士75.9%,检验人员44.4%,医务人员职业与暴露风险无显著性差异,医务人员职业与能否正确处理暴露无显著性差异(xz=4.442,P=0.108,P〉0.05),医务人员90.69%(78/86)担心暴露,会因惧怕而影响诊疗的人占91.86%(79/86),会在暴露应对方面,寻求或获得帮助的人只有68.60%(59/86),以上三个因素在不同职业的医务人员中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0.304、2.359、3.149,P〉0.05)。结论通过血源感染性疾病知识的宣传和筛查,做好职业性暴露防护,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受感染率,进行血源感染性疾病筛查,建立基本健康档案,提供职业或意外暴露获得性疾病补偿依据。解除医务人员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4.
末梢全血不同放置时间对白细胞及血小板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末梢全血采集后不同放置时间对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检测的影响。方法对40例患者采集末梢全血注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管抗凝,轻轻充分混匀后立即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然后分别放置10 min和30 min后再次测定;对以上三个时间测定的白细胞数、中性粒白细胞百分率(NEUT%)、中间细胞面分率(MXD%)、淋巴细胞百分率(LYMPH%)、血小板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值(P-LCR)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 min的结果与30 min的结果比较:白细胞数降低,血小板数升高,NEUT%升高,LYMPH%降低,MPV降低、P-LCR降低,两组结果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血小扳数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MXD%与PDW差异无显著性(P>0.05);30 min结果与10 min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0 min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均出现不同程度异常,10 min后直方图恢复正常。结论末梢全血在采集过程中由于标本或多或少有组织液混入及血小板周围环境的改变,促使血小板短时间内产生一个假性聚集现象,从而影响WBC和PLT结果的准确性,在EDTA-K2的逐渐作用下血小板解聚,结果恢复正常;末梢全血采集后放置10 min后再测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