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卵巢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诊断鉴别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20例患有初治原发性卵巢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跟踪随访其临床资料,研究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卵巢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纤维蛋白原(FIB)正常的参考范围为2~4 g/L;血清中HE4和糖类抗原125(CA125)的正常值分别为0~150 Pm/L和0~35 U/mL,标志物于正常值比较高则定为阳性.结果:卵巢肿瘤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为(4.40±1.46) g/L,与手术病理分期及年龄有密切关系(P<0.05);比较纤维蛋白原、血小板、CA125、HE4及D-二聚体(D-D)在卵巢囊性囊肿、盆腔脓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卵巢恶性肿瘤间的差异,各组的4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纤维蛋白原在盆腔脓肿患者的均值最高,其次为恶性肿瘤.结论: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作为卵巢肿瘤患者诊断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检查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肺腺癌的诊断鉴别作用。方法收集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17例以及肺腺癌患者33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疾病患者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D141、WT1、calretinin、EMA、CK5/6、B72.3、Ber-EP4、AE1/AE3、CEA的表达依次为82.4%、58.8%、58.8%、58.8%、64.7%、0.0%、5.9%、82.4%、0.0%,与肺腺癌的3.0%、9.1%、0.0%、97.0%、9.1%、72.7%、63.6%、100.0%、9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病变间Moc-31与HBME-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检查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肺腺癌的诊断鉴别具有重要意义,以calretinin、CD141、WT-1、CEA与B72.3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阴道结节性恶性黑色素瘤(VNMM)液基细胞学病理,阐述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并总结其形态特征,为无创性术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于2021年11月收集的1例被诊断为VNMM的临床资料、液基细胞学涂片、免疫细胞化学及组织学对照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VNMM病人,女性,52岁,阴道镜下见蓝色结节状肿物。液基细胞学见大量单个散在的肿瘤细胞,成团的肿瘤细胞团排列松散。特征性的细胞形态包括横纹肌样瘤细胞、双核及多核肿瘤细胞、八字状核细胞、核内包涵体及大而明显的核仁。部分肿瘤细胞胞质内散在黑色素颗粒。结论 阴道恶性黑色素瘤可以结合蓝色的外观、液基细胞学形态特征及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明确诊断,为临床提供无创性术前诊断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放线菌素D作用下 HEP G2细胞中与增殖相关的核仁蛋白B23(nucleophosmin or NPM, numatrin,NO38)定位和表达水平的改变,并探讨其可能机制和意义.方法:应用低浓度的放线菌素D处理HEP G2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双向电泳及免疫共沉淀等实验方法检测HEP G2生长周期、B23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定位、B23的等电点及磷酸化状态变化.结果:放线菌素D处理后,HEP G2细胞出现生长抑制,细胞周期阻滞于S/G2期;B23蛋白表达量没有变化,但定位改变,即从核仁移位到核浆,撤药后,B23又从核浆回到核仁上;B23在加药前后未检测到等电点和磷酸化状态改变.结论:低浓度放线菌素D抑制HEP G2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在 S/G2 期并引起可逆性的B23蛋白移位,而B23蛋白的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没有改变,这些实验结果对肿瘤药物治疗及分子肿瘤学研究可提供参考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快速冷冻切片诊断以及免疫组化诊断效果。方法收集经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诊为TMC患者患者40例,取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探讨病理检查与免疫组化检查的意义。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确诊为TMC,快速冷冻切片的确诊率为85.0%;TMC的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毛玻璃样核、核内包涵体、纤维性间质、核沟以及砂砾体等。经免疫组化检查显示TG及CK19均呈强阳性,癌旁滤泡以及良性增生性乳头CK19呈阴性;有16例(40.0%)患者的EMA呈阳性,8例(20.0%)患者的CEA呈阳性。结论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及免疫组化标记是TMC的主要诊断依据,CK19阳性表达对于临床诊断鉴别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放线菌素D引起HEPG2细胞的核仁蛋白移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放线菌素D作用下HEPG2细胞中与增殖相关的核仁蛋白B23(nucleophosmin or NPM,numatrin,NO38)定位和表达水平的改变,并探讨其可能机制和意义。方法:应用低浓度的放线菌素D处理HEPG2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双向电泳及免疫共沉淀等实验方法检测HEPG2生长周期、B23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定位、B23的等电点及磷酸化状态变化。结果:放线菌素D处理后,HEPG2细胞出现生长抑制,细胞周期阻滞于S/G2期;B23蛋白表达量没有变化,但定位改变,即从核仁移位到核浆,撤药后,B23又从核浆回到核仁上;B23在加药前后未检测到等电点和磷酸化状态改变。结论:低浓度放线菌素D抑制HEPG2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在S/G2期并引起可逆性的B23蛋白移位,而B23蛋白的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没有改变,这些实验结果对肿瘤药物治疗及分子肿瘤学研究可提供参考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53、p21WAF/CIP1及MDM2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115例HCC及其相应的癌旁肝组织构建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p21WAF/CIP1及MDM2蛋白的表达,采用统计学分析它们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53、p21WAF/CIP1及MDM2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5%(96/115)、36.5%(42/115)和48.7%(56/115),同癌旁组织相比,p53、p21WAF/CIP1及MDM2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两两相关分析比较, p53表达分别与p21WAF/CIP1和MDM2表达有关;p53、p21WAF/CIP1及MDM2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量、HBsAg、病理分级、血清AFP浓度和患者生存时间均无关,P均>0.05.结论p53、p21WAF/CIP1及MDM2在HCC组织中呈增高表达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它们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乳腺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入院主诉均为发现乳腺肿物。4例曼氏裂头蚴病中,2例大体取材发现裂头蚴,虫体分别长46、52 cm,另2例仅在镜下发现裂头蚴。镜下示虫体局部角质膜表面见微毛被覆,体内存在特征性石灰小体及沿虫体长轴走行的平滑肌肌束。周围乳腺组织呈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肉芽肿性炎改变,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2例见特征性的纤维性囊包结构。结论 乳腺曼氏裂头蚴病临床罕见、易忽视,诊断主要依赖于大体取材所见及镜下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