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交叉双环钢丝捆扎技术联合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2014年行人工关节置换结合钢丝捆扎治疗转子间骨折(Evans-Jensen分型:Ⅲ型、Ⅵ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5例采用双环钢丝捆扎加人工关节置换术,19例采用普通环形钢丝捆扎加人工关节置换术。两组分别比较住院时间、首次行走时间、术前术后记录每日睡眠时间、每日饮食量、精神状态、髋关节Harris评分、血红蛋白、白蛋白、电解质、是否有关节脱位、呼吸及泌尿系统炎症等疾病,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交叉双环钢丝捆扎组与采用普通钢丝捆扎组比较,前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首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后者(P <0.05),两者血液指标出院前后无明显差异(P >0.05),但前者恢复速度较后者更快(P <0.05),两组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及1年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交叉双环钢丝捆扎加人工关节置换术能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髋近期功能,在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途径、序贯应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行单侧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1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23例,男9例,女14例,于术前15min静脉滴注1g氨甲环酸,关闭切口后通过引流管注射0.3g氨甲环酸,术后夹闭引流管6h,术后3h静脉滴注1g氨甲环酸;B组18例,男8例,女10例,于术前15min、术后3h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流管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夹闭引流管6h。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根据身高、体质量和术前、术后3d红细胞比容计算患者隐性失血量及失血总量,观察患者有无相关并发症及输血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输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途径、序贯应用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量,降低术后输血率,并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空心钉、带线锚钉双联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1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后内侧小切口空心钉联合带线锚钉固定,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4.2个月骨性愈合,Lysholm评分显示优15例,良2例。结论  空心钉和带线锚钉双联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学习曲线短,操作容易,术后能更早康复锻炼,获得更好的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行后路长节段融合内固定术后的并发症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治疗的87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并发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影像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共26例,发生率为29.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ADS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OR=1.894)、体质量指数(OR=9.595)、PI-LL(OR=11.013)和截骨(OR=2.093).结论 ADS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BMI、PI-LL和截骨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舒科杰  尹良军  付廷  秦晋  付炯  张平  聂茂 《骨科》2017,8(3):207-211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转子再结合装置(greater trochanter reattachment,GTR)治疗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8例JensenⅢ、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重度骨质疏松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GTR固定的21例病人纳入GTR组,采用股骨头置换联合普通钢丝捆扎固定的27例病人纳入钢丝捆扎组.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侧髋关节外展维持时间以及术后1、6、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 GTR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分别为(68.86±5.47)min、(2.76±0.70)d,较钢丝捆扎组的(72.07±4.47)min、(3.52±0.85)d显著缩短(P=0.030,P=0.002);GTR组病人术后髋关节外展维持时间为(10.81±1.78)s,较钢丝捆扎组的(9.33±1.24)s显著延长(P=0.001);术后1个月时GTR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5.71±2.39)分,明显优于钢丝捆扎组的(73.56±2.24)分(P=0.002);但两组病人术后6、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和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GTR治疗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可行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缝扎外旋肌群止点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笔者自2012-08—2014-08诊治50例行单侧初次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疾患,随机分为A组(术中缝扎外旋肌群止点)和B组(不予缝扎外旋肌群止点)。2组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微创手术入路。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为(103.63±14.51)ml,B组为(150.80±15.85)ml,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2,P=0.019)。A组术后隐性失血为(206.89±50.23)ml,B组为(340.37±54.72)ml,A组术后隐性失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3,P=0.036)。2组获得随访3~24个月,平均6个月,A组术后下床活动较B组明显提前。结论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缝扎外旋肌群止点可以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及隐性失血,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