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比较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与单用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后72h内开始接受药物治疗,他汀组(40例)应用他汀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8周,对照组(16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他汀组各指标显著降低,面对照组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他汀类药物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程度与其降脂作用无关。结论 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作用可能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并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干预冠脉事件发生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他汀类药物通过稳定斑块、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改善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等机制以预防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冠状动脉(冠脉)原位病变预处理成功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标准及OCT在冠脉原位病变精准介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冠脉造影(CAG)后需要血运重建,适合行经皮冠脉介入且倾向非植入,并同意行OCT检查的冠心病患者,共30例(31处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喀什地区和上海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治疗方案差异,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8月~2013年1月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和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9例,随访时间6个月,对比两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文化水平、收入、到院时间、Killip心功能分级、治疗方案及预后、随访心超情况。结果 喀什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年龄小于上海,男性患者比例高于上海(P<0.01)。经济状况和文化水平低于上海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长于上海患者(P<0.01)。喀什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率低于上海(P<0.05),再灌注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率均明显低于上海患者(P<0.01)。半年后随访,喀什地区心肌梗死继发心力衰竭者明显多于上海(P<0.05)。结论 喀沪两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性别、年龄、危险因素分布上存在差异,喀什地区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率及再灌注率、PCI率较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多,需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以提高当地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住院的AMI患者共476例,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MINOCA组(56例)和MICAD组(42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脏结构、冠脉病变特征、危险因素等。结果:与MICAD组患者比较,MINOCA组患者的年龄较大(P<0.05)、男性较少(P<0.05),吸烟患者较少(P<0.05),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比例较低(P<0.05);空腹血糖、肌酸激酶、肌钙蛋白、白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值、LDL-C值更低(P<0.05);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比例更低(P<0.05)。MINOCA组患者的多支病变比例显著低于MICAD组(P<0.05)。在心脏结构方面,MINOCA组和MICA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和糖尿病是MINOCA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MICAD患者相比,MINOCA年龄偏...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他汀类药物作为可以改善心血管病患者预后的降脂药物,因其能够在心肌梗死及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发挥稳定斑块的作用,在临床上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新近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其发生与发展同内皮功能紊乱、炎症与粘附因子的释放、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紊乱等病理过程相关。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他汀类药物作为可以改善心血管病患者预后的降脂药物,因其能够在心肌梗死及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发挥稳定斑块的作用,在临床上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胡靖超  吴士尧 《山东医药》2008,48(46):10-12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方法患者均在住院后24h内开始接受药物治疗,他汀组60例(阿托伐他汀组30例、普伐他汀组30例)应用他汀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8周,对照组30例单用抗血小板药物,观察三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阿托伐他汀组、普伐他汀组胆固醇及炎性指标均有显著变化,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后均达标(P均〈0.05);而对照组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及炎性指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切割球囊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冠脉原发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8月11日~2020年6月11日行冠脉造影并拟行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冠脉原发病变患者,共91例。根据预处理方式的不同,将使用非顺应性或半顺应性球囊预处理的作为对照组(n = 54),使用切割球囊预处理的作为观察组(n = 37),比较两组在术中的预处理成功率。经过术后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靶病变再狭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的54例患者术中40例预处理成功,观察组37例患者术中36例预处理成功,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靶血管前降支和其他分支比例较高,回旋支、右冠比例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54例患者中38例接受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观察组的37例患者中32例接受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预处理成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处理方式不同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非(不使用)切割球囊是预处理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中原靶病变再狭窄0例,非原靶病变血运重建1例。对照组中原靶病变再狭窄3例,非原靶病变血运重建2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切割球囊完成冠脉原发病变预处理是一种非常良好的的病变准备手段,联合单纯药物涂层球囊后,获得了极低的靶血管失败率和良好的随访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再灌注治疗时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情况及其预测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监护病房的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2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存活与否,将其分为死亡组(15例)和非死亡组(1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各组患者的合并症情况,确定发生院内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 死亡组患者中女性(P=0.013)、年龄(P=0.001)、3支血管病变(P=0.012)、左主干闭塞(P=0.001)、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90min(P=0.011)和并发心源性休克(P=0.001)显著高于非死亡组患者;死亡组中合并原发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比例较非死亡组显著增多.分析显示,年龄、女性、心源性休克和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90 min是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与院内死亡相关,加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进程.结论 再灌注治疗时代,降低高危患者(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缩短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是进一步改善行急诊PCI的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治疗重点;对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的预防和治疗是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