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早期康复训练对缺氧缺血大鼠脑结构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湛棋  蒋莉 《医学争鸣》2008,29(14):1263-126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结构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IBD组、HIBD康复干预组.HIBD组和HIBD康复干预组按Rice法建立HIBD模型,HIBD康复干预组于建模后72 h开始进行为期30 d的早期康复训练.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观察脑重量变化,HE染色检测海马及皮层神经元病变.结果:(1)HIBD组大鼠学习与记忆保持能力均低于HIBD康复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HIBD康复干预组测试成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HIBD组和HIBD康复干预组建模侧脑重均低于正常对照组[(0.638±0.019)g],HIBD康复干预组的建模侧脑重[(0.428±0.085)g],高于HIBD组[(0.348±0.043)g].三组大鼠未建模侧脑重无明显差异.(3)HIBD组和HIBD康复干预组大鼠脑皮层和海马存活神经元较正常对照组少.但与HIBD组相比,HIBD康复干预组存活神经元数量增多.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围产期HIBD后脑认知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促进损伤后脑神经细胞的存活,促使脑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2.
3.
背景:16p11.2微缺失综合征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为病例报告。 目的:总结以癫为主要表型的16p11.2微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设计:病例系列报告。 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21年10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癫患儿中确诊为16p11.2微缺失综合征者。从病历系统中截取患儿的临床表型、实验室检查结果,脑电图及神经心理评估结果,影像学检查报告,治疗和随访情况。遗传学检测: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行基因检测。 主要结局指标:临床表型和遗传学异常。 结果:11例16p11.2微缺失综合征患儿进入本文分析,中位发病年龄7(3~36)月龄,男6例。首发症状均为抽搐,发作类型均为局灶性发作。语言迟缓8例,运动发育迟缓2例,其中1例出现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8例脑电图见间期放电,3例背景正常或界限。1例颅脑MR见白质异常信号。11例基因检测均提示16p11.2微缺失(524~908 kb),8例为新发突变。缺失重叠区域chr16:29674991 30199601中包含27个编码蛋白的基因,其中6个为与疾病相关的OMIM基因,仅PRRT2基因有充足证据表明为单倍体剂量不足,该基因引起良性婴幼儿癫。11例癫均易控制。9例应用抗癫药物治疗,其中8例单用奥卡西平、丙戊酸钠或托吡酯;1例先后使用苯巴比妥和左乙拉西坦治疗,治愈并停药后出现PKD,使用奥卡西平治疗后未再发作。 结论:16p11.2微缺失综合征是引起婴幼儿癫痫的原因之一,遗传评估中应予以关注。临床需对16p11.2微缺失综合征患儿行动态神经心理评估并关注PKD症状,以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川芎嗪干预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80只足月新生12h内的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A组)、空气+川芎嗪组(B组)、高氧(60%)组(C组)、高氧+川芎嗪组(D组)。B、D两组每日腹腔注射川芎嗪30mg/kg,一日一次,A、C两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第14天每组随机选取8只,测量体重后取肺组织,测量肺质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计算其放射状肺泡计数(RAC)、RT—PCR方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组显示明显的肺泡发育受阻,体重(g)、肺质量(g)、RAC值(个)较A、B组均明显减少[体重:(17.4±3.2)比(29.5±1.7)、(29.3±1.6),肺质量:(0.26±0.04)比(0.41±0.03)、(0.40±0.03),RAC值:(4.8±0.7)比(9.0±0.8)、(8.8±0.9),P〈0.05],D组病理改变减轻,体重、肺质量、RAC值高于C组(P〈0.05),与A组相近(P〉0.05)。与A组(3.54±0.37)相比,C组肺组织eNOS表达水平(2.76±0.23)明显降低,D组(3.80±0.36)表达较C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近(P〉0.05)。结论高氧可导致新生大鼠出现肺损伤,病理改变类似于早产儿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川芎嗪干预对其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川芎嗪促进eNOS的表达并捅过内源性NO生成增多而降低肺微血管压力有美.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基于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的局部一致(ReHo)算法,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S)患儿脑功能的变化,探讨其脑功能的连接及连接模式的变化,从而早期发现BECTS患儿认知功能的损害。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20例BECTS患儿及健康体检20例儿童分别进行基本信息采集和功能磁共振(fMRI)检测,其中fMRI从静息态进行数据采集。结果显著降低的ReHo值出现在默认模式网络(DMN)区域,而楔前叶(体素=422,t=-5.0856)、楔叶(体素=85,t=-4.2403)、角回(体素=191,t=-4.6812)、扣带回皮质(体素=313,t=-5.2382)以及中央前回(体素=12,t=-3.4827)、补充运动区(体素=1356,t=-6.5962)的ReHo值也显著下降。而显著增高的ReHo值出现在双侧小脑(体素=71,t=5.6582)、右侧颞上回(体素=24,t=5.1840)、岛盖(体素=337,t=6.8149)和左侧顶叶(体素=12,t=4.3787)、顶下小叶(体素=11,t=3.4337)等区域。结论BECTS患儿DMN区域、Wernicke区及角回脑功能出现显著受损,可能是BECTS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岛盖、中央沟附近的感觉运动区和皮质脑功能增强,从而导致癫痫发作,出现典型临床症状。fMRI对评价BECTS患儿的脑功能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能早期发现该类型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程惊厥发作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神经元死亡的相关性,比较其在不同年龄期大鼠神经元死亡的差异。方法:分别在30只成年鼠和30只幼龄鼠中采用美解眠全身注射,建立长时程惊厥大发作模型。分别于惊厥发作停止后4、122、4、487、2 h和7 d共6个时间点处死5只动物,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及皮层神经元病变。ELISA法测定血清NSE浓度变化。结果:经15~20 min惊厥发作后:(1)成年组和幼年组大鼠均出现选择性海马神经元死亡,两组均于惊厥后24~72 h达高峰,但成年组死亡神经元数峰值[(190±29)个]是对照组[(38±8)个]的5倍,幼龄组[(98±48)个]与对照组[(33±7)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大鼠血清NSE浓度均增高,于惊厥后48 h达高峰,成年组血清NSE峰值(5.13±0.77)nmol/L明显高于惊厥前(3.58±0.87)nmol/L,幼龄组(4.41±0.93)nmol/L与惊厥前(3.90±0.09)n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NSE浓度与神经元坏死间存在正相关性。无论脑组织病理学检查与血清NSE浓度监测均提示长程惊厥发作能产生海马神经元损伤。与成年鼠相比,未成年组对惊厥后脑损伤的耐受性较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