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是指子宫内膜(包括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而产生的病变,同时伴随周围肌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其发病机制不仅涉及正常的子宫内膜与子宫肌层之间的边界被破坏,导致子宫内膜腺体侵入肌层,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引起肌层的肥大和增生,同时也伴随着子宫内膜、子宫肌层本身的变化,并且激素的异常及新生血管的发生也参与其中。随着技术的发展,超声、磁共振检查被大量用于本病的诊断,影像学上的特征性表现也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结合临床表现提出了相应的诊断标准,本文回顾了近期有关子宫腺肌症的一些临床及实验研究,试对其病理生理及诊断学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大儿产科分娩处理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183例巨大儿产科分娩处理方法及并发症资料,并与同期分娩的正常体重儿产妇分娩方式与分娩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组的剖宫产率、机转异常、头盆不称、新生儿室息及新生儿产伤均高丁正常体重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大儿经产妇组和初产妇组相比较,经产妇巨大儿产检建卡、正规产前检查,剖宫产率及择期手术率明显低于初产妇巨大儿组,而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会阴裂伤及产后出血明显高于初产妇巨大儿组。结论重视巨大儿的产前诊断、产前预测,加强流动人口围产期保健,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减少母婴损伤,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