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2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3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应美国生药学会的邀请,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作者参加了1996年7月27日~31日在加州大学,著名的红树林所在地——圣克鲁斯(Santa Cruz)召开的美国生药学会(ASP)第37届年会。来自3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大会由加州大学化学系教授 Roy Okuda 担任主席。会议主题是生物技术与天然产物,共分6个专  相似文献   
2.
测定安国县10个村引种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含量,平均值为0.199%,比传统道地黄芪高2倍,比《中国药典》标准(不得少于0.04%)高近4倍,但外观质量难以相比,10个村黄芪药材中砷、汞、铅、镉、镍、钴等 6种元素的平均值分别为 0. 244、0. 009、1.731、0. 036、0. 214、0. 302 μg/g,与土壤中6种元素的比值即富集系数≤0.5。  相似文献   
3.
呋喃西林溶液处方的改进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世林 《安徽医药》2003,7(2):94-94
目的 提高呋喃西林溶液(低温储藏期)的稳定性。方法 对原处方和制备工艺加以改进,并通过留样观察法进行了稳定性试验及含量测定。结果 改进后的处方提高了制剂的质量。结论 本方法方便实用,切实解决临床实际应用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评介《中国长白山药用植物彩色图志》胡世林(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严仲铠、李万林两位专家主编的《中国长白山药用植物彩色图志》(以下简称《图志》),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这是一部“三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区域性药用植物专著,也是作者长期野外工作积累的成果。全书收载药用植物932种,附有彩色照片844幅,按正名、别名、来源、形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成分、药理、性味与功用以及附....  相似文献   
5.
药用芍药的栽培与白芍道地产区形成的历史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栽培品的根,经水煮去皮加工为白芍.白芍的形成与芍药的栽培密切相关,栽培芍药的药用并逐渐形成单独一味中药白芍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与同物种野生品为基源的赤芍完全不同的中药一白芍.道地药材亳白芍、杭白芍、川白芍名出1935年<药物出产辩>.探讨白芍的形成及其道地药材的形成,对于研究芍药野生变家种时性状和药效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多伦野生芍药芍药苷含量动态变化。方法:定株、定时原产地多样本采样,用HPLC测定芍药苷含量,数据经统计分析。结果:5月(苗期)采集的多伦野生芍药芍药苷质量分数平均值最低(3.05%),8,9月(幼果期和果期)采集的含量较高(4.72%,4.58%);6~10月平均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别。野生芍药个体差异很大,当根直径范围<1 mm(0.51~0.60 cm)时,芍药苷含量变异系数可达47.17%。结论:野生芍药显蕾以后至枯萎前均可采挖,农闲采挖的现实情况是可行的。首次报告和提出野生芍药株间芍药苷含量差异很大,取样不当,植株个体差异可能影响芍药苷动态变化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证汉晋时期传入我国的郁金香的原植物。方法查阅中外文献的有关论述,对郁金香的产地、形态、功用,以及传入时间进行综合考证。结果《本草纲目》记载郁金香梵名茶矩摩,与番红花(音译名:撒馥兰、洎夫蓝、撒法郎)同物异名。结论郁金香应为鸢尾科植物Crocus sativus,而非百合科植物Tulipagesneriana。  相似文献   
9.
道地药材与方志和贡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发掘历代方志和贡品记载中的道地药材内容。方法:查阅文献,对所涉及的道地药材进行分类统计。结果:《二十六史医学史料汇编》、《华阳国志》、《元和郡县志》、《元丰域志》和《大清一统志》记录道地药材分别为187,36,179,87,547种,其中一些不为本草医书所收录。结论:从方志和药材贡品记录中开发草药资源,择优使用,保证质量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藏药旺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藏药旺拉 (凹舌兰 )的化学成分。方法 :溶剂提取和色谱进行分离 ,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 ,为 4-(4-羟苯甲氧基 ) 苯甲醇、4,4′-二羟基二苯甲烷、4 ,4′-二羟基二苄醚、天麻苷、4-羟基苯甲醇、4-羟基苯甲醛、β-谷甾醇和β-胡萝卜苷。结论 :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凹舌兰属植物中分得 ,其中 4-(4-羟苯甲氧基 ) 苯甲醇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