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从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角度,探讨三七皂甙(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在急性肝功能衰竭(AHF)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0只(SPF级,江西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提供),体重180~200g,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30),模型组(n=100),三七皂甙组(PNS组,n=70)。模型组和PNS组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法建立AHF模型,分别在造模后1、3、7、10和14d5个时间点开腹,采取肝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查Cx32、切开标记荧光染料传输(IL/DT)查GJIC功能。结果动物在造模后立即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及摄食减少、嗜睡,严重者有全身多脏器出血、昏迷甚至死亡。PNS组与模型组的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x32的免疫组化显示,造模初期PNS组的Cx32分布及数量与模型组相似,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呈进行性增加的趋势。荧光染料传输发现,模型组的染料传输能力在造模后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并在第3天达到最低程度,此后虽逐渐恢复,但到第14天与对照组间差异仍有极显著性(P〈0.01);PNS组的染料传输在造模后第1天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程度与模型组相仿(P〉0.05),但与模型组不同的是PNS组在第3天由荧光染料传输所反映的GJIC功能已经开始恢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到第14天恢复正常,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NS可以上调AHF大鼠肝细胞间的CX/GJIC,从而加快损伤中后期肝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促进肝脏细胞的增生及肝组织结构的重建。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胆总管结石多采取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和胆道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002年4月~2007年12月,我院行LCBDE取石5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由具有肿瘤特异性启动作用的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mTERT-promotor)驱动m4-1BBL(CD137Ligand)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方法用PCR和RT-PCR的方法,分别从C57BL/6小鼠组织中克隆mTERT启动子和共刺激分子m4-1BBL基因,通过T载体和转移载体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腺病毒载体上,293A细胞包装成病毒颗粒rAD-mTERT-m4-1BBL,流式细胞仪检测m4-1BBL基因在Hepa1-6及L929细胞上的表达。结果通过PCR检测、直接测序证实目的基因克隆成功并亚克隆到表达载体上,细胞免疫化法证实病毒包装成功,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重组腺病毒载体rAD-mTERT-m4-1BBL能特异性地在肿瘤细胞Hepa1-6上高表达m4-1BBL。结论由mTERT-promotor驱动m4-1BBL基因的具有肿瘤特异性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为下一步进行体内外抗肿瘤实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穿孔是外科常见病 ,传统的手术治疗是采用切除溃疡及大部胃体 ,运用手工缝合方法重建消化道 ;我院自 1992年开始采用胃肠吻合器重建消化道 ,并与传统缝合方法比较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1992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 10年间因消化性溃疡出血或穿孔行急诊胃大部切除毕Ⅱ式胃肠道重建术的患者共 4 1例。按吻合方法分成手工吻合 19例 (A组 ) ,机械吻合 2 2例 (B组 )。A组中男 18例 ,女 1例 ,年龄 18~ 6 3岁 ,平均4 1 6 7岁 ;B组中男 19例 ,女 3例 ,年龄 31~ 78岁 ,平均 5 4 31岁。A组中穿孔 10…  相似文献   
5.
背景:缝隙连接蛋白是组成相邻细胞间通道的主要结构,承担着细胞间的多种物质传输和信息交流的作用,可协助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目的:观察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缝隙连接蛋白32表达与肝细胞增生的关系。 方法:采用乳果糖+庆大霉素灌胃和四氯化碳+橄榄油腹腔注射法建立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造模前7 d,苯巴比妥组大鼠用含体积分数0.08%苯巴比妥的水喂养,直至取材。对照组大鼠不造模,仅腹腔注射橄榄油与生理盐水的混合物。分别于造模后1,3,7,10,14 d取材。 结果与结论:大鼠肝功能衰竭后,部分大鼠出现死亡,存活大鼠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肝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3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苯巴比妥可降低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死亡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肝功能衰竭大鼠谷丙转氨酶水平及肝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32 mRNA及蛋白的表达。说明通过苯巴比妥预先下调肝细胞间的缝隙连接蛋白32水平可以减轻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急性期的肝脏损害,促进残存肝细胞增生和肝功能的好转,降低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我院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12月对 12例不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行胆管空肠的Roux en Y吻合术或胆管空肠搭桥术 ,胃空肠吻合术并联合胰腺局部动脉灌注化疗 ,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2例中男性 10例 ,女性 2例 ;年龄 4 7~ 6 7岁 ,平均5 4 .2岁。胰头癌 10例 ,胰体尾部癌 2例。肿块最大者 9.8× 8cm ,取小者 3.2× 5cm ,术前均经B超或CT明确诊断 ,术后经病理活检证实。1.2 方法 行胆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 7例 ,胆管空肠搭桥术 5例 ;12例均行胃空肠吻合术和胰腺局部动脉插管…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探讨乳腺区段切除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PM+ALND)治疗早期乳腺癌(EBC)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100例EBC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58)分别行PM+ALND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RM)。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量表(FACT-B)评分以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90%)低于对照组(18.97%)(P>0.05);观察组1、3、5年无瘤生存率依次为80.56%、72.22%、66.67%,与对照组的89.80%、81.63%、75.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3、5年总生存率依次为97.22%、91.67%、86.11%,与对照组的100.00%、97.96%、91.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3.89%、19.44%,与对照组的6.12%、18.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3、5年两组FACT-B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PM+ALND对EBC的近远期疗效与MRM相当,但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康复更快且能够更好地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电刀使用是否增加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方法 将行择期腹部手术患者215例分成普通电刀法组(普通组,78例)、改良电刀法组(改良组,75例)和普通手术刀进腹组(对照组,62例),对照组用普通手术刀剖腹,普通组及改良组的出血点均用电凝止血,对照组丝线结扎出血点.结果 普通组与对照组切口液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与改良组切口液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确的使用电刀并不增加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现代肿瘤治疗观点认为,无论是早期还是进展期,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最有效手段,而前提是有明确的病理诊断。大多数胃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常规胃镜可正确取材得到病理诊断,但黏膜下病变常规胃镜则较难诊断,巨大溃疡恶变的胃癌也常因溃疡表面瘢痕或坏死组织覆盖,常规胃镜活检取材困难。近年来引人的超声胃镜可对大部分这类病变能做出诊断。现对同时作常规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二种方法取材的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比较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背景:缝隙连接蛋白是组成相邻细胞间通道的主要结构,承担着细胞间的多种物质传输和信息交流的作用,可协助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目的:观察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缝隙连接蛋白32表达与肝细胞增生的关系。方法:采用乳果糖+庆大霉素灌胃和四氯化碳+橄榄油腹腔注射法建立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造模前7d,苯巴比妥组大鼠用含体积分数0.08%苯巴比妥的水喂养,直至取材。对照组大鼠不造模,仅腹腔注射橄榄油与生理盐水的混合物。分别于造模后1,3,7,10,14d取材。结果与结论:大鼠肝功能衰竭后,部分大鼠出现死亡,存活大鼠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肝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32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苯巴比妥可降低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死亡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肝功能衰竭大鼠谷丙转氨酶水平及肝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32mRNA及蛋白的表达。说明通过苯巴比妥预先下调肝细胞间的缝隙连接蛋白32水平可以减轻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急性期的肝脏损害,促进残存肝细胞增生和肝功能的好转,降低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