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伴高脂血症调脂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脂治疗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将84例合并高血压的低危、中危患者分为高甘油三酯组和高胆固醇组,调脂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血脂变化。结果调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均显著下降,用辛伐他汀治疗的高胆固醇组血压治疗前后下降有显著差异。高甘油三酯组26%患者血压降至正常范围。结论调脂治疗对血压有重要影响,合并高脂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可同时进行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心房颤动(房颤)的最常见致命性并发症是血栓塞事件,血栓事件一旦发生将危及老年患者的命。在2010年ESC房颤治疗指南推荐中除低危患(孤立性房颤、年龄<65岁)或存在抗凝治疗的禁忌证患者,所有房颤患者均应接受抗凝治疗[1]。本文对  相似文献   
3.
观察AT501起搏器起搏预防和终止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3例病窦综合征(SSS)患者,同时伴有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置入Medtronic公司生产的AT501起搏器,术后1个月打开三种独立的起搏预防治疗功能和3个可程控的起搏终止治疗功能。经8~10个月的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通过9790程控仪回顾心律失常发生事件,发现AT501起搏器对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检测准确率为98%,起搏预防治疗功能和起搏终止治疗功能可减少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其中起搏终止治疗的成功率为56%,在270~360ms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检测区成功率为78%,在220~270ms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检测区成功率为40%。结论:初步临床应用表明,AT501起搏器置入后通过对起搏器的起搏预防和终止治疗功能合理程控,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作。  相似文献   
4.
观察右房左室起搏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急性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8例心功能II~IV级CHF患者 ,分别置入右房、右室和左室电极 (经冠状静脉窦 ) ,行不同部位组合起搏的急性血流动力学研究 ,其中 6例获得成功。使用Bitronic公司生产的双腔起搏分析仪 (ERA30 0 )分别行单纯右室心尖部 (RVA)、右房右室 (RA +RV)、右房左室 (RA +LV)、右房双室 (RA +BiV)起搏 ,同时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上述四种起搏状况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并进行比较。结果 :右房左室起搏和右房双室起搏血流动力学参数两者间无显著差异 ,但比单纯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房右室起搏有所改善。结论 :右房左室起搏似可使更多的CHF患者在得益于起搏治疗的同时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10名希氏(His)束旁旁道(Ap)致倾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患进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综合分析X线曝光时间、操作时间、术后复发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因素,指出,His束电极的准确放置、尽量避免大头电极导管重复使用、术丰富的射频消融手术经验:包括介入操作技术和靶点图的识别,是安全有效进行His束旁旁道RFCA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1例因房室传导阻滞(AVB)植入具有心室起搏管理(MVP)功能起搏器患者的心电图,当房室传导功能正常时,以AAIR模式工作。出现间歇或短暂AVB,提供心室备用起搏。出现持续性AVB,转换为DDDR模式工作。具有MVP功能的起搏器可降低累计心室起搏百分比。  相似文献   
7.
房性心动过速(AT)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文献报道前间隔起源的局灶性AT占所有AT的13%[1],该部位起源的AT往往因可能损伤房室传导系统而放弃行消融治疗[2-3].非接触三维标测系统(Esite3000-Array)的应用可降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病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血压已控制在正常范围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联合受体制阻滞剂(β-blocker)、钙拮抗剂治疗。治疗组每天加服阿托伐他汀10mg,为期1年。治疗前后测血压、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12个月后,治疗组Em/Am比值上升,NT-proBNP水平下降,左室质量指数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在降压的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抑制、逆转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常规分割中 的免疫效应及疗效。 方法:选择赣州市肿瘤医院于 2019 年 4 月至 2021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NSCLC 患者 30 例,所有患者均 接受放疗,且每周放疗期间(周一至周五)使用 rhGM–CSF 治疗。记录疗效和放疗前、放疗后 6 个月淋巴细胞亚群分化抗原、 肿瘤标志物,统计患者无病生存率(DFS)、总生存率(OS),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30 例 NSCLC 患者总缓解率为 56.67 %,疾病控制率为 90.00 %,其中完全缓解(CR)9 例、部分缓解(PR)8 例、疾病稳定(SD) 10 例、疾病进展(PD)3 例;放疗后分化抗原(CD)3+ 、CD4+ 检测值、CD4+ /CD8+ 比值均高于放疗前,CD8+ 检测值低于 放疗前,糖类抗原(CA)125、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抗原 21–1(CYFRA21–1)、CA724 检测值均低于放疗前,差异均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 DFS 为 70.00 %,OS 为 83.33 %,治疗期间发生粒细胞减少 12 例、发热 2 例、胃肠道反应 4 例、放射性肺炎 8 例、放射性食管炎 4 例。 结论:在 NSCLC 放疗常规分割中使用 rhGM–CSF 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肿瘤局部控制率较高,有助于改善患者 DFS 和 OS。  相似文献   
10.
氟乙酸钠是一种白色无味粉末 ,易溶于水 ,是杀鼠剂的主要毒性成分 ,近年来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我们探讨了急性氟乙酸钠中毒对患者的心肌损害及其程度 ,并观察了疗效判断及其预后的指标。对象与方法1.对象 :近 2年来我院收治的急性氟乙酸钠中毒患者 2 5例 ,对照组 2 5例均为健康体检者。2 .方法 :所有急性氟乙酸钠中毒患者均于入院时和第 2、3、5、10天以及对照组成员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 3ml,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 I)和肌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 ,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 (AST) ,乳酸脱氢酶 (LDH)。cTn 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