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导光波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临床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170例。实验组150例使用引进美国技术生产的CG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仪子宫腔内辐射,对照组20例口服安宫黄体酮止血或安宫黄体酮与倍美力联合应用3个周期,观察止血时间、有效率及副作用。结果:实验组止血时间9.2±2.9 h,有效率92%,对照组止血时间为82.7±19.8 h.有效率5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超导光治疗子宫出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导光波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临床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170例,实验组150例使用引进美国技术生产的CG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仪子宫腔内辐射,对照组20例口服安宫黄体酮止血或安宫黄体酮与倍美力联合应用3个周期,观察止血时间、有效率及副作用.结果实验组止血时间9.2±2.9 h,有效率92%,对照组止血时间为82.7±19.8 h,有效率5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超导光治疗子宫出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变化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将纳入研究对象的6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并分为低度、中度和重度组,将同期入院的60例正常妊娠孕妇设为对照组,对各组孕妇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胱抑素C的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水平的定期监测,可以及早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对妊娠高血压具有早期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天麻是一种稀有的贵重药材,它能益气、定惊、养肝、止晕,祛风湿、强筋骨。在我国用来治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国际市场上,天麻还是一种久负盛名的出口物资。  相似文献   
5.
甲氨喋呤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中局部应用甲氨喋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61例输卵管妊娠需要行保守手术治疗患者术中用MTX作为观察组。另87例输卵管妊娠需要行保守手术治疗患者术中未用MTX作为对照组。结果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中使用MTX住院时间短,血β-HCG恢复至正常时间短。PEP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生殖功能结局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使用MTX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解脲脲原体感染治疗效果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导致患者解脲脲原体(Uu)感染未能根治和治疗无效的相关因素,以提高临床Uu感染的治愈率。方法对Uu感染治疗无效或有残余支原体量的患者,分析其性别、给药途径、疗程、3类常用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选择、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等相关因素,并比较单一和联合用药治疗方案与Uu残余量的关系。结果克拉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体外药敏试验敏感率依次为92.35%、87.76%、86.74%;而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敏感率仅为12.25%、35.71%、37.76%。性别、给药途径、疗程均影响Uu感染疗效(P<0.01):Uu未能根除患者中,女性患者占83.87%;静脉用药者占62.90%;疗程≤7d者占74.19%。克拉霉素治疗Uu感染所致Uu残留存在男女性别差异(P<0.01);联合用药组Uu转阴率为98.75%,高于单一药物治疗组(P<0.01)。结论选择敏感性药物,除考虑性别差异外,足疗程及联合用药有助于提高对患者泌尿生殖系残余Uu的清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影响药敏统计准确性的相关因素,以提高细菌药敏统计和耐药进展评估的准确性、可靠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以常见院内感染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药敏监测结果进行阳性病原菌统计和规范统计两种方法比较,并分析样本送检率与常见病原菌排序关系。结果送检率的高低影响病原菌的排位次序;两种统计方法比较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株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舒谱深,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统计耐药率低于按阳性菌株统计法的耐药率,建议加强细菌培养送检,用规范统计方法代替按阳性病原菌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 C(PC)和蛋白 S(PS)活性动态变化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对126例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发病时间和梗死范围分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浆中 AT-Ⅲ、PC 和 PS 的活性,并分析其活性变化与脑梗死年龄、发病时间及梗死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期青年组的 AT-Ⅲ、PC、PS 活性低于急性期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期 AT-Ⅲ、PC、PS 活性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恢复期AT-Ⅲ和 PS 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恢复期 PC 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研究发现,AT-Ⅲ、PC、PS 活性在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T-Ⅲ、PC、PS 活性降低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与45岁以下青年人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观察其活性变化对判断脑梗死病情的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聂晓辉  宁学玲  宁学洪 《吉林医学》2013,(31):6488-6490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疾病相关抗原、抗体,探讨这些抗原、抗体在PBC患者的阳性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乙肝相关抗原、抗体(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DA、AST、GGT、ALB、ALT。结果:HBsAg、HBeAg、HBcAb、HBeAb、HBsAb在346例PBC组的阳性率分别是92.5%,(300/346)、86.7%(150/346)、35.8%(124/346)、24.3%(84/346)、0.6%(2/346)。在74例乙肝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8.9%(14/74)、5.4%(4/74)、8.1%(6/74)、13.5%(10/74)、2.7%(2/74)。在74例肝病对照(LDC)组阳性率分别为5.4%(4/74)、2.7%(2/74)、5.4%(4/74)、10.8%(8/74)、0.0%(0/74)。PBC患者的HBsAg、HBeAg、HBcAb阳性率显著高于HBV患者(χ2=101.3、100.8和11.0,P<0.01)。HBeAg阳性PBC患者的ALT、GGT水平显著高于HBsAg阴性PBC患者CU值分别为1212.0、1074.0,P<0.01)。结论:HBsAg阳性PBC患者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患者(U=94.0、P<0.05)。HBeAg与PBC患者肝功能损伤有关,临床筛查HBeAg和HBsAg对PBC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