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肿瘤学   6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长期以来,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着灌输式教学、基础和临床脱节以及医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弊端。教师们常常面对这样难以接受的事实,即医学生们经过5~6年、甚至8年的艰苦学习后,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不能自如地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雌激素在诱导乳腺癌发生和细胞增殖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雌激素及其受体组成的蛋白复合体作用于乳腺细胞,促进多种基因的转录调节。临床上,大约2/3的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阳性,且具备生物活性功能,能促进和维持乳腺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临床上通过检查乳腺癌细胞是否含有ER,和ER对雌激素的应答性来决定是否应用抗雌激素药物。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作为一类人工合成雌激素药物,二乙基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雌激素不足所致的更年期综合征及骨质疏松症等,但其对乳腺上皮细胞作用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通过建立与人相似的Wistar大鼠乳腺癌发生的模型,并用DES进行干预,观察DES在Wistar大鼠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不同剂量的DES干预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a)anthracene,DMBA]诱导Wistar大鼠乳腺癌模型,研究其对乳腺上皮细胞的作用。实验分为6个组:对照组、DES1组、DMBA组、DES1+DMBA组、DES2+DMBA组和DES3+DMBA组,其中DES1、DES2和DES3中DES剂量分别为:0.1mg·kg-1·d-1、0.2mg·kg-1·d-1和0.4mg·kg-1·d-1喂养大鼠,观察44周处死大鼠,取乳腺组织作常规病理分析以及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silver-binding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AgNOR)计数、PCNA染色强度指数(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staining intensity index,PCNA SII)、Bcl-2和C-erbB-2蛋白表达测定。结果:DMBA组和DES1+DMBA组分别有13只和2只Wistar大鼠发生癌变;单纯DES1组大鼠乳腺上皮细胞AgNOR计数及PCNASII水平上升,Bcl-2及C-erbB-2的表达提高,但未导致癌变;与其他组相比,DES2+DMBA组大鼠乳腺上皮细胞的AgNOR计数和PCNASII水平下降,Bcl-2及C-erbB-2的表达降低(P<0.05);DES3+DMBA组上述指标与DES1+DMB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小剂量DES可导致大鼠乳腺上皮细胞增生,但不导致乳腺组织癌变;在DMBA诱发大鼠乳腺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小剂量DES可以促使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乃至癌变;而中等剂量DES可以明显抑制大鼠乳腺上皮细胞增生,加大DES剂量,抑制作用不增强。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在乳腺癌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准确性。方法:术前肿瘤表面或活检腔周围皮内注射99mTc-DX,进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显像、体表定位;术中r-探测仪识别SLN,先行SLNB,再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对SLN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ALND)的病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淋巴闪烁显像和r-探测器联合应用检测SLN准确率为96.9%,敏感度为90.9%,假阴性率为9.1%,假阳性率为0。结论:SLNB是乳腺癌治疗中的一项新技术,能高灵敏度反应腋淋巴结状态。  相似文献   
5.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发生于软组织的一种多形性恶性肿瘤,多见于四肢,其次为躯干、腹膜后。但发生在乳腺者非常罕见,现报告2例如下。例1,女,52岁。因左乳腺肿物1年于1972年3月6日入院。1年前发现左乳腺肿物,近半年生长增快,有针刺样疼痛,乳头无溢液,2月前发现腋下亦有肿物。查体;两锁骨上淋巴结不大。左乳腺乳晕上方有约6×6×4cm肿物,和表面皮肤轻微粘连,肿物硬,表面不平,边界尚清楚,活动,无压病。同侧腋下有多个肿大淋巴结,相互融合,直径约3cm,质硬,活动。临床诊断左侧乳腺癌伴腋下淋巴结转移。行乳腺癌扩大根治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乳腺恶性纤维  相似文献   
6.
男性乳腺颗粒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颗粒细胞瘤罕见,常发生于女性,其临床表现酷似乳腺癌,发生于男性者极罕见。日前,我院收治1例男性乳腺颗粒细胞瘤,报告如下。患者,男,61岁。右乳肿物5年,生长迅速3个月入院。查体:右乳头凹陷,乳晕后方可触及3cmx3cmx2cm肿物,质硬,与皮肤粘连,活动差。右腋下未触及肿大之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检查:见坏死脂肪样物及增生乳管上皮细胞。临床诊断:右乳腺癌?拟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前冰冻。冰冻报告为:颗粒细胞瘤可能性大。遂行右乳腺皮下切除术。病理检查:巨检:男性乳房及肿物8cmx5cmx3cm,肿物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干海带热敷治疗七叶皂甙引起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七叶皂甙热敷治疗;对照组用新鲜马铃薯洗净切片外敷,2组均连续治疗7天,7天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七叶皂甙热敷能有效治疗静脉炎,且取材方便,操作方法简单,可反复使用,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8.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MDE),是一种好发于非哺乳期、以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病变为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症。据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1.41%~5.36%[1]。因其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与乳腺癌相混淆,因此误诊率可高达56.9%~73.1%[2]。随着先进医疗器械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对该病广泛深入地研究,人们已有了新的认识,现就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命名与定义、病因与病理、临床表现与分期、诊断与辅助诊断及其治疗问题分别进行介绍。一、命名与定义该病…  相似文献   
9.
自从成为一名医生以后,我就特别害怕别人问我你当初为什么学医,因为即使说出事实,别人也会认为我是在开玩笑。当年高考报志愿,我和家人产生了很大分歧。妈妈很希望我能学医,她觉得自己女汉子一般的女儿不学医实在是可惜了,而我心底却更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文字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肉瘤系指乳腺的上皮和间质成分都具有恶性特征者,临床少见。作者报告2例,均行乳腺癌根治切除术,就其组织发生、诊断标准及其预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