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侧壁或牙槽嵴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对种植体生存率的影响,分析失败原因和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0—2015年在合肥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由同一名医师完成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患者。主要预测变量是经侧壁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和经牙槽嵴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混杂变量是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口腔卫生状况、牙位、种植体长度和直径、修复类型。结果变量为种植体存活率、失败原因和并发症。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9例患者进入研究对列,男31例(52.5%),女28例(47.5%),平均年龄(61.3±10.1)岁。随访(5.6±1.2)年,5颗种植体失败,成功率为88/93(94.6%)。经侧壁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牙失败3颗,成功率为18/21(85.7%); 经牙槽嵴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牙失败2颗,成功率为70/72(97.2%)。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χ2=6.662,P=0.010)、口腔卫生状况(χ2=4.352,P=0.037)以及手术入路(χ2=4.232,P=0.040)与种植体存活率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有吸烟史(OR=0.030,95CI:0.002~0.493,P=0.014)与种植体存活率相关;手术入路(χ2=5.000;P=0.025)与种植体失败原因相关,侧壁入路3颗(100%)种植体失败的原因是(3个月时)松动、骨愈合不良,而牙槽嵴入路2颗(100%)种植体失败的原因是(4年后)种植体周围反复感染、大量骨质丢失。吸烟史和种植体并发症显著相关(χ2=12.433,P=0.014),吸烟患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比例显著较高(6/88,6.8%)。手术入路和种植体并发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χ2=9.453,P=0.051)。结论:尽管不同手术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对种植体存活率和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影响,但手术入路与种植体失败原因相关。吸烟会导致种植体周围炎,降低种植体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浓度利多卡因行下牙槽、舌、颊神经一次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前瞻性分析3 mL 1%利多卡因1∶100 000肾上腺素(低浓度组)或3 mL 2%利多卡因1∶100 000肾上腺素(高浓度组)行下牙槽、舌、颊神经阻滞麻醉拔除下颌智牙的差异。患者术后经过21 d的洗脱期,选择对应浓度的利多卡因拔除对侧阻生牙。分析2组间注射时疼痛水平(疼痛评估量表,NRS)、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深度及麻醉持续时间的差异。采用SPSS 17.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患者(平均年龄24岁)完成试验,其中62%为女性。低浓度组的疼痛水平(1.09,95% CI,0.77~1.41)显著低于高浓度组(1.66,95%CI,1.33-1.99)(P=0.010)。低浓度组下牙槽、颊、舌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52~63 s)显著快于高浓度组(259~335 s)(P=0.000)。下牙槽、舌、颊神经麻醉深度2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P=0.751)。在疼痛NRS值为1~3的患者中,低浓度组,9例(100%)均在分牙时疼痛(下牙槽神经麻醉深度浅);高浓度组3例(43%)分牙时疼痛,4例(57%)翻瓣时疼痛(颊神经麻醉深度浅)(P=0.019)。高浓度组麻醉持续时间比低浓度组平均长61 min(52~69 min)(P=0.000)。结论:用低浓度利多卡因组行下牙槽、舌、颊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快,注射时疼痛水平低,术后下唇麻木不适感消失快。术中轻微疼痛,高浓度组常因颊神经麻醉深度较浅引起,低浓度组因下牙槽神经麻醉深度较浅引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根管治疗方法处理患牙后诊间急症和根充后疼痛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例40岁以上患者共200颗牙髓坏死的磨牙随机分为A、B、C、D、E组,分别按照不同的根管治疗处理步骤进行治疗,A组开放2 d,封药1周,再行根管预备、根管充填;B组开放2 d,根管预备后封药1周,再行根管充填;C组开髓、拔髓后封药1周,根管预备后封药1周,再行根管充填;D组开髓、拔髓后封药1周,再行根管预备、根管充填;E组开髓、拔髓、根管预备后封药1周,再行根管充填。观察5组的约诊间疼痛和根充后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A、B组均未发生诊间痛,C、D组先行开髓,拔髓后诊间痛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0.0%和22.5%,其中D组最高。结论对于易发生诊间疼痛和根充后疼痛的患者及患牙先行开放2 d,再行根管治疗可有效减少诊间急症和根充后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局部治疗早期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49例,随机分成试验组27例,对照组22例。试验组经2%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冠周后,将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注入智齿冠周及龈袋内,3 d后复诊;对照组经冠周冲洗后于龈袋内置碘甘油,连续冲洗上药3 d。记录评价疗效。结果智齿冠周炎病例中垂直(颊向)位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近中(水平)位。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是治疗早期智齿冠周炎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5.
6.
Ӧ��ǰ��Ƥ���޸�ȫ��ȱ��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位于面中1/3,在人的面部处于明显的位置,所以轻微的缺损或畸形会对人的外貌和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鼻部缺损多由车祸、咬伤、炸伤和烧伤、感染、肿瘤切除造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逆行与顺行岛状皮瓣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成活情况。方法 2010年6—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将8只兔的1侧后肢随机设定为逆行皮瓣组,对侧即为顺行皮瓣组,进行同体对照,每组8个皮瓣。逆行皮瓣组血管蒂位于皮瓣的远端,制备成逆行岛状皮瓣;顺行皮瓣组血管蒂位于皮瓣的近端,制备成顺行岛状皮瓣。术中观察血液循环情况;术前及术后第1~9天,采用超声多普勒测量逆行和顺行岛状皮瓣血管蒂部的血流速度;术后第10天测定皮瓣成活情况;切取血管蒂做切片观察。结果逆、顺行皮瓣组术后血流速度总体上为下降后再回升,两组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隐动静脉血流方向相反,大隐静脉血流方向相同;逆行皮瓣组静脉窦扩张较顺行皮瓣组明显;逆行皮瓣组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为(94.09±3.12)%,顺行皮瓣组为(96.5±4.7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蒂部均有散在分布的扩张小静脉,逆行皮瓣组较顺行皮瓣组多。结论逆行皮瓣组和顺行皮瓣组血流动力学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影响皮瓣的成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上颌骨低度恶性肿瘤术后ClassⅡb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上颌骨低度恶性肿瘤术后ClassⅡb类缺损病例9例(男4例,女5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低度恶性肿瘤。行上颌骨次全切除后制备颏下岛状皮瓣行同期整复。结果:皮瓣长约为5.0~7.0 cm、宽约为3.0~4.0 cm,血管蒂平均长度为6.3 cm(5.0~7.5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心端坏死约1/5,经修剪换药后愈合。术后3个月复诊患者语音、张口及吞咽功能良好。术后随访2~3年,无原发灶复发及颈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及肿瘤范围未过腭中缝的上颌骨低度恶性肿瘤切除术后,上颌骨后份缺损(ClassⅡb缺损)可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血管蒂长度足够,皮瓣大小及厚度合适,手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根尖周炎经根管治疗后的牙生存率、拔除原因、根尖愈合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由同一名医师完成根管治疗的102例根尖周炎患者.主要预测变量为根管治疗难度系数(difficulty assessment of root canal therapy,DARCT),即根据牙根长度、牙根弯曲度、根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舌癌扩大切除术后舌缺损修复重建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6-03—2010-07我科收治的69例舌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造成的舌缺损用各种皮瓣转移即时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率、并发症、语音清晰度和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皮瓣成活率98.5%,供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2.5年,重建舌体、口底形态基本满意,语言、吞咽功能大部分恢复;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4.35%),其中次全舌缺损2例和全舌缺损1例。结论:了解舌修复重建的原则及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有助于达到舌缺损更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