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5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卵巢肿瘤在妇产科临床较为常见,但当症状不典型时,易误诊。这是因为卵巢肿瘤不仅要与子宫、输卵管肿瘤鉴别,且有时需与肠管、阑尾、肠系膜肿瘤等鉴别,给诊断带来困难。现将1975~1986年收冶的226例卵巢肿瘤中误诊的61例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合并妊娠比较少见。我院自1963年10月至1980年12月共收治126例,现将预后及处理作一回顾性分析。本文分为两组,处于妊娠期者称“妊娠组”,产后及流产后18个月内者称“产后组”。  相似文献   
3.
卵巢卵黄囊瘤的治疗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探讨卵巢卵黄囊瘤的治疗方法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1980年1月-2000年1月收治的卵巢卵黄囊瘤52例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4组:A组(11例)行不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加术后以铂类为主联合化疗;B组(10例)行不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加术后以非铂类的联合化疗;C组(23例)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分期手术加术后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D组(8例)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分期手术加术后非铂类的联合化疗。对4组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69.2%。A组、B组、C组和D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40.0%、82.6%和50.0%。术后接受铂类为主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为82.4%(28/34),显著高于非铂类化疗患者44.4%(8/18)(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期别、术后残留病灶、术后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是影响卵巢卵黄囊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进行准确的手术分期和理想的减瘤术,术后辅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是卵巢卵黄囊瘤理想的治疗模式。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1986年10月至1988年7月,对45例因妇科肿瘤而行腹部手术的病例,术后给予口服番泻叶,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50岁以上妇女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我院21例50岁以上妇女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其中恶性葡萄胎9例;绒癌12例。50岁以上妇女,葡萄胎发生率及恶变率较高。为预防本病发生,应做好避孕宣教,避免妊娠。一旦发生葡萄胎,应作子宫切除加预防性化疗,并需严密随诊。本病易误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宮内膜癌等,应予重视。本组仅7例生存5年以上,疗效之差与延误诊断致病情偏晚有关。  相似文献   
6.
女,67岁,因外阴搔痒于1988年3月25日就诊,检查:双侧大、小阴唇、阴阜及会阴皮肤可见边界清楚的红色斑片状湿疹,累及肛周皮肤,部份区域可见鳞屑、白色痂皮或隆起,病变区周围可见有不规则的色素沉着,右侧阴道壁口见有0.5厘米大小的浅溃疡,宫颈光,宫体正常大小,双侧附件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1年1月对149例宫颈癌(Ⅰ_b33例,Ⅱ_a112例,Ⅱ_b4例)行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扫术,其中撕剥式盆腔淋巴清扫术106例。根据术后不放(A组)与放(B组)腹膜后引流对术后发热、住院时间、淋巴囊肿、尿潴留及切口感染等问题进行分析对比,以判断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置腹膜后引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化疗对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决定化疗对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作用。方法 1986—1995年,我院收治86例原发性卵巢癌行盆腔淋巴结清扫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分为两组:前5年44例单纯手术组,后5年42例化疗加手术组。结果 Ⅲ期,单纯手术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56.25%(9/16),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31.25%(5/16)。化疗加手术组各为56.6%(17/30)与30%(9/30),两组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加手术组42例中有淋巴结转移21例,21例中组织学上有效者2例,占9.5%。结论 本研究表示化疗对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0.
浸润宫体的Ⅰb~Ⅱa期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在分期中未考虑是否侵及宫体,但近来有研究报道了宫颈癌宫体浸润可能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凼素.故本研究探讨了浸润宫体的Ⅰb~ⅡA期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科2006年9月-2008年4月收治的406例初始治疗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根据癌灶有无浸润宫体分为研究组(浸润宫体的宫颈癌共69例)和对照组(未浸润宫体的宫颈癌共33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肿瘤情况,包括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脉管内瘤栓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临床分期晚、肿瘤直径大、浸润深度深、淋巴结转移情况多见,差异均有显著型(P<0.01),且病理类型中非鳞癌(non-squamous cell cancer,non-SqCC)比例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logistical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晚、肿瘤直径大、浸润深度深、非鳞癌是宫颈癌浸润宫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临床分期晚、肿瘤直径大、浸润深度深、非鳞癌可能是宫颈癌浸润宫体的主要危险因素,宫体浸润可能为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治疗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