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纪悦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5):399-400
目的 探讨在临床上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发现及扩通。方法 在25例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上寻找MB2,若无法找到,使用超声根管异物清除工作尖10P清理髓底及慢速圆钻去除预计位置部分牙本质,再次寻找。找到后通畅根管,若无法扩通,使用慢速圆钻在MB2根管口处向根方去除少量牙本质。结合使用EDTA再次通畅根管。结果 25颗治疗齿中有13颗找到MB2(52%),其中2颗是在超声根管锉清理髓室底后发现的,4颗在进一步去除MB2根管口位置的牙本质后发现。8颗治疗齿的MB2通畅(32%),其中3颗自然扩通,5颗在去除MB2根管口处部分矛本质并使用EDTA后通畅。结论 临床上上颌第一磨牙MB2发现率为52%。扩通率为32%。掌握MB2的解剖位置,使用超声方法以及EDTA可提高MB2的发现率和扩通率。  相似文献   
2.
纪悦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3):201-201
临床上,经常发现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后根尖病变仍然存在或出现新的根尖阴影,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存在是导致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本文在此探讨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治疗。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5例来源于我院于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接受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  相似文献   
3.
纪悦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9):399-400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发现及扩通。方法在25例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上寻找MB2,若无法找到,使用超声根管异物清除工作尖10P清理髓底及慢速圆钻去除预计位置部分牙本质,再次寻找。找到后通畅根管,若无法扩通,使用慢速圆钻在MB2根管口处向根方去除少量牙本质,结合使用EDTA再次通畅根管。结果25颗治疗齿中有13颗找到MB(252%),其中2颗是在超声根管锉清理髓室底后发现的,4颗在进一步去除MB2根管口位置的牙本质后发现。8颗治疗齿的MB2通畅(32%),其中3颗自然扩通,5颗在去除MB2根管口处部分牙本质并使用EDTA后通畅。结论临床上上颌第一磨牙MB2发现率为52%,扩通率为32%。掌握MB2的解剖位置,使用超声方法以及EDTA可提高MB2的发现率和扩通率。  相似文献   
4.
咽部鱼刺异物较常见。对于牙齿缺失与误食鱼刺致咽异物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文对我院5年间门、急诊113例牙齿缺失致咽异物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老年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6.
介绍牙周病维护期治疗的重要性及菌斑控制的家庭护理。  相似文献   
7.
纪悦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4):299-300
目的 探讨根管再治疗的原因及临床治疗的注意事项。方法 对2004年7月至2005年8月就诊的31人次38颗需根管再治疗的患牙进行治疗后的总结和分析。结果 根管再治疗牙原治疗失败原因分别为欠充(18颗)、超充(2颗)、塑化不全(13颗)、干髓不全(4颗)、遗漏上颌磨牙近中第二根管(1颗)。38颗患牙中34颗去除原充填物重新进行根管充填。3颗不能完全去除原充填物,1颗根管侧穿。结论 经临床初步观察根管再治疗是有效的。去除弯曲根管原根管充填物时应格外仔细,以防止根管侧穿。应注意上颌磨牙近中第二根管的发现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纪悦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8):299-300
目的探讨根管再治疗的原因及临床治疗的注意事项。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5年8月就诊的31人次38颗需根管再治疗的患牙进行治疗后的总结和分析。结果根管再治疗牙原治疗失败原因分别为欠充(18颗)、超充(2颗)、塑化不全(13颗)、干髓不全(4颗)、遗漏上颌磨牙近中第二根管(1颗)。38颗患牙中34颗去除原充填物重新进行根管充填,3颗不能完全去除原充填物,1颗根管侧穿。结论经临床初步观察根管再治疗是有效的。去除弯曲根管原根管充填物时应格外仔细,以防止根管侧穿。应注意上颌磨牙近中第二根管的发现与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牙龈炎对腔隙性脑梗死血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从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辽宁省金秋医院体检人群选择60岁以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3例,分为重度牙龈炎组(33例,牙龈指数≥2.1)和轻度牙龈炎组(90例,牙龈指数<2.1)。对其全血高切黏度(ηbH)、中切黏度(ηbM)、低切黏度(ηbL)、血浆黏度(ηP)、全血还原黏度(RV)、红细胞压积(HCT)和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重度牙龈炎组全血中切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轻度牙龈炎组(P<0.05),其它血流变学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牙龈炎使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部分血流变学指标发生改变,因而可能增加腔隙性脑梗死复发机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