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小儿下腹部二孔法腹腔镜手术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安定、氯胺酮、丙泊酚复合用于小儿下腹部二孔法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探讨三种药的药理作用及其相互影响。方法0.5~6岁的患儿33例,ASAⅠ~Ⅱ级,均常规禁食,无呼吸道炎症感染。麻醉药物按下列剂量应用;安定0.2~0.3mg/kg,氯胺酮1~1.5mg/kg,丙泊酚1~1.5mg/kg,安定只用一次,氯胺酮及丙泊酚根据手术进程及麻醉效果相间推注。结果安定、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应用,麻醉效果满意,副作用均明显减少。结论安定、氯胺酮、丙泊酚三种药的药理作用既协同又互补,能雏护循环系统的稳定,并能减少呼吸系统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男性,61岁,体重62kg,拟在硬膜外腔麻醉下行前列腺摘除术。术前无遗传病史,无癫痫史及药物过敏史。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麻醉前BPl10/70mmHg、HR81bpm、SpO2100%。行硬膜外麻醉,经L2~3棘间隙穿刺,硬膜外推注2%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9岁。拟在硬膜外腔麻醉下行膝关节镜检查术。术前无遗传病史,无癫痫史及药物过敏史。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麻醉前BP145/85mmHg,HR83次/分、Sp02100%。经L1~2棘间隙穿刺。导管置人硬膜外腔顺利,硬膜外脚向留置导管3cm。回抽无脑脊液无血液。注入2%利多卡因3ml,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术后患者氢溴酸高乌甲素(Ⅰ组)与吗啡(Ⅱ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ASAⅠ-Ⅱ级下愎部择期手术患者根据术后镇痛用药随机分为两组:氢溴酸高乌甲素(Ⅰ组,n=30)与吗啡(Ⅱ组,n=30)。术后连续监测BP、RR、ECG、SPO2。定时观察记录视觉模糊评分法(VSA)及恶心呕吐、嗜睡、多汗、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4h、8h、16h、24h、32h、48h各时间VAS评分Ⅱ组略低于Ⅰ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 5)。恶心呕吐、嗜睡、多汗、皮肤瘙痒Ⅱ组明显高于Ⅰ组。结论:中下腹部手术后氢溴酸高乌甲素与吗啡硬膜外镇痛均有良好效果。但氢溴酸高乌甲紊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扎司琼预防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5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A组、B组手术结束前20 min分别静注阿扎司琼5 mg和10 mg,C组给予相同容量生理盐水。观察术后24 h内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恶心严重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 h内A组、B组PONV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低于C组(P均<0.01)。A组、B组需要补救治疗者明显少于C组(P均<0.01)。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扎司琼5 mg即可有效降低全麻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引导下股神经连续阻滞(PCN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和并发症及对康复功能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n=20):超声引导组(U组)、神经刺激仪组(S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组(D组),观察3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穿刺成功时间与次数及并发症,术后6、12、24 h及48 h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结果]D组和U组成功完成操作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S组(P<0.05),D组和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准备穿刺到完成操作所需的时间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 VAS评分,D组优于S组和U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比较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泵的按压次数,D组少于U组和S组(P<0.05),U组和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组有5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淤血,U组和D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技术引导股神经阻滞,其穿刺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优于单独一项技术的使用,且两种技术的联合操作未见穿刺时间的延长,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乳酸钠林格液与长源雪安用于术前急性扩容稀释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30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等分为乳酸钠林格液组(LR组)和长源雪安(CH组)。麻醉诱导后,分别用相应的液体以25ml/min的速度进行扩容稀释:用DASH4000监测仪连续监测扩容期的血流动力变化。结果:LR组CVP、MAP和HR无明显变化.CH组HR无明显变化,CVP、MAP逐渐增高,输入长源雪安1000ml后,二者分别增加15.8%和25.9%.结论:麻醉诱导后用长源雪安扩容稀释优于乳酸钠林格液.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9岁,体质量51kg,拟在颈丛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瘤摘除术。术前无遗传病史,无癫痫史及药物过敏史。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术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麻醉前BP120/75mmHg(1mmHg=0.133kPa)、HR71次/min、Sp02100%。经左第4颈椎横突穿刺行颈深丛阻滞。针尖朝第4颈椎横突穿刺遇见骨质感,回抽无脑脊液无血液。注入2%利多卡因5ml,测BP135/90姗Hg,HR86次/min,SpO2 99%。退出穿刺针约10s后患者突然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全身抽搐,唤之无意识。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59岁,体重6l kg,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绞窄性腹股沟斜疝一期疝修补术.术前无遗传病病史,无癫痫病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未见异常.2年前因突然昏厥入院诊断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行保守治疗:采用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12.5 mg 2次/d、硝苯地平控释片25 mg 2次/d,控制BP<120/80 mm Hg(1 kPa=7.5 mmH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半开放式吸入七氟烷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40名小儿气管异物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者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Ⅰ组:半开放式吸入七氟烷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单纯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组.手术中麻醉以吸入七氟烷4%复合异丙酚25 μg/(kg·min)和瑞芬太尼0.05 μg/(kg·min)微量泵持续注射来维持麻醉.记录各时间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次数.结果 T2,T3时Ⅰ组心率次数、呼吸次数、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与二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II组患者四肢动度、呛咳与I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七氟烷吸入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