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足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0例足部骨折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X线检查和多排螺旋CT检查,对比其两组检出率和骨折部位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足部骨折患者骨折检出率为85.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足部骨折患者骨折部位检出率95.00%,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足部骨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内窥镜下泪道钻通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05/2010-05在我院诊治的107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内窥镜下泪道钻通联合置管术治疗组)54例,对照组(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组)53例,比较两组慢性泪囊炎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4.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8.9%、术后1a内复发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内窥镜下泪道钻通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不仅有效、安全,同时具有微创的特点,适合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中Pax6在上皮鳞状化生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7月我院眼科25例翼状胬肉标本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5例健康眼结膜标本为对照组,对两组眼结膜标本中Pax6、K19、K10及MUC5AC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Pax6、K19、MUC5AC阳性表达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K10阳性表达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Pax6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促进翼状胬肉出现鳞状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微创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6例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腺样体刮除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1a,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腺体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鼻内镜下微创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使手术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增加,术后腺体残余率低,疗效确切,手术并发症低,适合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小肠肿瘤合并肠套叠患者手术前后多层螺旋CT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28例老年小肠肿瘤合并肠套叠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采取16层螺旋CT扫描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动、静脉期图像特征,并对患者术后及随访的CT表现进行观察。结果 28例患者小肠肿瘤伴肠套叠患者术前CT诊断准确率89.29%(25/28)。误诊5例,其中2例为小肠及升结肠广泛坏死,3例腹内疝。小肠套叠7例,结肠套叠11例,回盲部套叠10例。术前24例患者经CT诊断明确病因为小肠间质瘤及错构瘤,平扫表现为等密度肿块,增强后显著强化,强化程度与动脉相近。结论多层螺旋CT可准确反映老年小肠肿瘤合并肠套叠患者手术前后特征,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留置针回血的技巧与处理措施。方法:2013年9月-2014年2月选择在儿科就诊的患儿240例,选择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进行干预,同时配合积极的预防回血的技巧与护理干预。结果:240例患儿1次留置成功236例,成功率为98.3%,未成功的患儿2次留置都成功。发生并发症18例,其中回血7例,皮肤红肿4例,液体渗漏4例,异物感3例,发生率为7.5%,所有并发症都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有很好的成功率,但是也要积极预防留置针回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下颌骨三维重建的效果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下颌骨三维重建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方法:使用CT获取下颌骨相关信息,借助于三维重建软件进行重建,比较下颌骨重建模型的测量结果和下颌骨标本的测量结果。结果:下颌骨三维重建的效果良好,模型和标本的测量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CT扫描帮助下的下颌骨三维重建效果良好,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ax6基因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1-01/2012-12收存在眼科病理室的15例Rb组织切片设为观察组,再选取15例正常视网膜组织切片设为对照组。应用Western-Blot及RT-PCR(逆转录酶链反应)法分别对正常视网膜组织及Rb组织中的Pax6蛋白和Pax6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应用Western-Blot法对Pax6基因下游的BRN3b及MATH5促分化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进行检测,最后进行组间比较,进而对Pax6基因在Rb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观察组Pax6基因mRNA表达平均值为0.99±0.03,Pax6基因蛋白表达平均值为2.07±0.15,BRN3b蛋白表达平均值为0.195±0.016,MATH5蛋白表达平均值为0.190±0.0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表达的Pax6基因可能对Rb的出现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对腹部刺状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1~2020.1我院收治的经过手术或消化道内镜证实为腹部刺状异物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使用MSCT进行检查,通过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三维成像,对比分析内镜及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结果与影像诊断结果。结果 90例腹部刺状异物均表现有骨样高密度影,MSCT对腹部刺状异物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为100%。其中胃内异物24例,小肠异物42例,结肠异物17例,十二指肠2例,消化道外5例。经手术或内镜取出异物74例,其中53例异物为鱼刺,9例为牙签,9例为枣核异物,3例为不明骨性异物。结论 MSCT结合三维重组技术在腹部刺状异物的诊断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作为腹部刺状异物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