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区乏氧诱导因子HIF-1α和HIF-3α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2 h再灌注模型,1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6)、ADSCs组(n=6)。ADSCs组经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ADSCs细胞悬液(0.5 ml,细胞密度为4×106个/ml)。缺血3 h再灌注72 h后行NSS法行神经功能评分,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ADSCs移植后可见PKH26标记的ADSCs在海马区有表达。与模型组比较,ADSCs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显著降低(P<0.05),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表达,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喉癌淋巴管生成、血管生成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NOS在45例喉癌和2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5’-核苷酸酶染色法计数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VD),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喉癌组织中iNOS的表达较声带息肉组显著增加(P<0.05),iNOS表达与瘤内和瘤周LVD、MVD、淋巴结转移、TNM临床分期、淋巴管侵润有关(P<0.05)。iNOS阳性表达与生存率负相关(P<0.05)。结论:喉癌组织中iNOS过表达能够促进喉癌淋巴管生成和血管生成。检测iNOS表达可成为判断喉癌预后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桑色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炎性递质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eno-sine diphosphate ribose polymerase,PARP)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桑色素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PCR分别检测梗死区NF-κB和PARP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桑色素各剂量组大鼠NSS,以及半暗带区PARP蛋白、NF-κB蛋白、PARP mRNA、NF-κB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桑色素高剂量组在降低上述指标方面显著优于桑色素低、中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P0.05,或P0.01)。结论桑色素可能通过下调炎性递质NF-κB和PARP的表达而抑制炎性反应,从而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梗死区CXC趋化因子1(CXCL1)和CXC趋化因子2(CXCL2)及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NSCs组。NSCs组尾静脉注射PKH26标志的NSCs细胞悬液,缺血72 h后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SS),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检测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梗死区病理变化,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梗死区CXCL1、CXCL2、CXCR2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脑缺血后72 h,模型组和NSCs组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高于假手术组(P<0.05);NSCs组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低于模型组(P<0.05)。HE染色可见模型组梗死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NSCs组梗死区炎性细胞浸润较少;NSCs组在梗死区有红色荧光信号表达,而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未发现红色荧光信号。模型组CXCL1、CXCL2、CX-CR2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NSCs组CXCL1、CXCL2、CXCR2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NSCs移植具有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和减少脑梗死体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炎症趋化因子CXCL1、CXCL2及其受体CXCR2表达、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芪皂甙Ⅳ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管生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皂甙Ⅳ组、BMSCs组、黄芪加BMSCs组(联合组),应用PKH-26染色标记移植的BMSCs,NSS法检测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模型组和黄芪皂甙Ⅳ组比较,黄芪加BMSCs组和BMSCs组均能使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降低,以黄芪加BMSCs组恢复最为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皂甙Ⅳ组SDF-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黄芪加BMSCs组PKH-26标记的细胞个数显著高于BMSCs组(P<0.05)。治疗组VEGF和MVD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其中黄芪加BMSCs组表达最为显著(P<0.05)。结论联合组促进脑缺血损伤血管生成和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优于单独治疗组,其机制可能与黄芪皂甙Ⅳ上调脑缺血区SDF-1表达,促进移植的BMSCs迁移和存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芪皂甙Ⅳ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Livin、Caspase-9、Caspase-3及神经元细胞凋亡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黄芪皂甙Ⅳ对神经功能评分、海马区Lvin、Caspase-9、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皂甙Ⅳ组海马区Livin表达增高,神经功能损害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对照组、BMSCs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缺血2 h再灌注72 h后,各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海马CA1区PKH-26标记的移植BMSCs分布,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和IL-10含量变化。结果:PKH-26标记的BMSCs在海马CA1区有表达;BMSCs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低于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P〈0.05);与尼莫地平组和模型组比较,BMSCs组能明显降低血清中IL-1β和IL-6含量(P〈0.05),升高血清中IL-10含量(P〈0.05)。结论:BMSC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中IL-1β、IL-6含量,上调IL-10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