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方法 在B超实时引导下经皮穿刺目标肾盏,并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利用气压弹道碎石机将结石击碎取出。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1例因出血行Ⅱ期取石,其余均行Ⅰ期取石。单通道取石32例,双通道取石6例,术后复查X线片,Ⅰ期结石取净率84.2%。结论 B超引导下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肾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60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的15例患者随访2~8年,14例治愈,1例失访;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41例获得2~6年的随访,其中3例出现患肾萎缩,38例患肾体积增大并有不同程度的肾积脓,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肾结核;2例失访.1例双肾结核并结核性小膀胱患者抗结核治疗1.8年,随访至今,膀胱刺激症状明显改善;1例双肾结核并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失访.结论 肾结核早期诊断困难,需要综合分析;无功能结核肾切除仍是中晚期肾结核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TUVP)术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对59例高龄且合并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的高危患者施行TUVP术。充分的个体化术前准备后,均行连续硬膜外麻,25.5F连续灌注式气化电切镜,冲洗液为4%甘露醇,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5%葡萄糖,液面高度60cm,如腺体460g,则彻底切除;如腺体〉60g,年龄〉80岁,则作一椭圆形通道切除。观察手术效果并行.IPSS评分。结果:全部病例均安全耐受手术。手术时间25~126min,平均57min,切除前列腺组织平均重量37g,无输血病例,未出现电切综合症,3~5d拔除导尿管,均排尿通畅,术后IPSS平均12.1分。结论:TUVP治疗高龄、高危BPH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糖尿病(DM)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的临床疗效与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采用TUVP治疗BPH合并DM病人56例,在药物控制血糖后行TUVP,术后继续控制血糖,膀胱冲洗,控制尿路感染。结果:无手术死亡;无电切综合症(TURS);未发生低血糖反应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及酮症酸中毒;1例脑梗塞;1例因出血暂停手术,1周后再次电切;2例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后治愈;3例尿路感染经治疗痊愈;3例出现较明显膀胱过度活动而口服M-受体阻滞剂达到满意。结论:围手术期充分控制血糖,术后正确处理,TUVP仍然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性功能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加去管化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采用蔡松良等改良膀胱切除术,紧贴前列腺包膜操作,保留海绵体神经血管束及部分前列腺包膜,尽量不分离前列腺韧带。截取带蒂乙状结肠20-25cm,对系膜缘剖开,按照Ready方式缝制贮尿囊,双输尿管与新膀胱抗逆流吻合,新膀胱与保留之部分前列腺包膜吻合。结果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性功能4例正常,白天5例完全控尿,夜间4例完全控尿,1例夜间轻度尿失禁。新膀胱容量250-450ml,平均350ml,剩余尿0-80ml,平均30ml。结论保性功能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加去管化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是一种病人生活质量高、疗效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2003年4月至2006年2月,我们采用在小切口基础上,导入腹腔镜,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上尿路手术2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24例,年龄16岁至83岁,平均46岁,男19例,女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输尿管切开取石10例,肾结石行肾盂切开或肾实质切开取石5例,肾癌根治性切除术1例,巨大肾囊肿去顶术4例,重度肾积水或萎缩性无功能肾切除术4例。2)手术方法:24例患者均行连续硬膜外麻。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一般以结石为中心,作腰部斜切口长约3~4cm,其余上尿路手术行经十二肋尖切口长约3~6 cm,根据手术的难易等情况选择切断肌肉或分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肾窦内肾盂加肾后下部联合切开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鹿角形结石患者采用肾窦内肾盂加肾后下部联合切开治疗,术中游离肾窦内肾盂,2-0可吸收线在肾后下部拟切开肾实质作两排链扣式缝合肾实质全层。在缝线间切开肾实质,肾盂拉钩拉开充分显露肾盂肾盏,“Y”型切开肾盂肾盏,即可取出结石。结果:1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2~189 min,平均132 min;术中出血量20~390 mL,平均150 mL;109例一次取净结石,结石取净率93.97%。结论:肾窦内肾盂加肾后下部联合切开取石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出血少、对肾损伤轻、结石取净率高等优点,是治疗鹿角形结石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腔内技术在双侧上尿路结石致肾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输尿管镜及经皮肾镜治疗38例双侧上尿路结石致肾功能不金患者的诊治.结果 28例患者术后血Cr、BUN降至正常,8例血Cr BUN分别稳定于135-286mmol/L、7.7-12 mmol/L,1例未愈出院,1例死亡出院.结论 腔内技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应作首选治疗,对不能及时解除梗阻的患者应采取有效引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