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和  杨尧 《重庆医学》2002,31(5):437-437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种特殊类型。我院 1987~ 1995年共收本病 19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性别与年龄 男 10例 ,女 9例 ,<1岁 4例 ,1~ 3岁 4例 ,3~ 6岁 1例 ,6~ 13岁 10例。1 2 分类及病因  19例均为继发性 ,继发于上感 8例 ,肺炎 3例 ,败血症 3例 ,营养不良 2例 ,G 6 PD 1例 ,伤寒 1例 ,血吸虫病 1例。1 3 临床表现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贫血前有发热 13例 ,伴出血 1例。1 4 治疗及预后  19例除病因治疗外 ,11例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9例因贫血重而予以输血 ,未用激素的 8例均予维生素C、B12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脊液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病因的鉴别诊断意义及脑脊液补体C3,C4与血清补体C3,C4的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38例病毒性脑炎(A组)、10例化脓性脑膜炎(B组)、18例结核性脑膜炎(C组)及22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照组)患者脑脊液及血清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B组、C组、A组、对照组脑脊液C3阳性率分别为100.00%,88.88%,5.20%,0;脑脊液C4阳性率分别为80.00%,44.44%,0,0。B组、C组与A组及对照组脑脊液C3,C4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组与B组、A组及对照组脑脊液C3,C4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血清C3,C4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同组脑脊液C3,C4无正相关。3B组、C组脑脊液CRP值和血清CRP值与A组及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补体C3,C4,CRP及血清CRP值,对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脑脊液补体C3,C4与血清中补体C3,C4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简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10):1530-1530
斑疹伤寒是立克次体感染后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高热和出血性皮疹 ,但目前具有典型表现者越来越少 ,临床易误诊 ,我科从 1 999- 0 1~ 2 0 0 0 - 1 2共收治 2 3例 ,误诊 1 9例 ,误诊率达 82 % ,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3例均经血清外斐氏反应证实确诊 ,  相似文献   
4.
斑疹伤寒是立克次体感染后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高热和出血性皮疹 ,但目前具有典型表现者越来越少 ,临床易误诊 ,我科从 1999年 1月到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 2 3例 ,误诊 19例 ,误诊率达82 %,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2 3例均经血清外斐氏反应证实确诊 ,其中 17例 (73 9%)来自农村 ,6例来自市区。男10例 ,女 13例 ,年龄 3— 13岁 ,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全部病例均以发热起病 ,其中稽留热 8例 (34%) ,弛张热 5例 (2 1 7%) ,不规则热 10例 (43 3%)。热程7—17天 ,7— 10天 10例 (43 4 %) ,>10天 13例(5 6 5 %) ,平均热程…  相似文献   
5.
简和 《重庆医学》2002,31(4):352-352,F003
斑疹伤寒是立克次体感染后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高热和出血性皮疹。但目前具有该典型表现者越来越少 ,易误诊。我科从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 2 3例 ,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3例均经血清外斐氏反应证实确诊 ,其中 17例 (73 9% )来自农村 ,6例 (2 6 1% )来自市区 ,男 10例 ,女 13例 ,年龄 3~ 13岁 ,发病无明显季节性。1 2 临床表现1 2 1 症状 全部病例均以发热起病 ,其中稽留热 8例(34% ) ,弛张热 5例 (2 1 7% ) ,不规则热 10例 (43 4 % )。热程 7~17d ,7~ 10d10例 (43 4 % ) ,>10…  相似文献   
6.
简和  杨尧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5):310-310
斑疹伤寒是立克次体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发热和出血性皮疹。但目前不典型表现者多见 ,临床易误诊。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23例 ,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23例均经血清外斐氏反应确诊 ,其中来自农村17例 ,市区6例 ;男10例 ,女13例 ;年龄3岁~13岁 ;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全部病例均以发热起病 ,其中稽留热8例 ,弛张热5例 ,不规则热10例 ,热程7天~17天 ,平均12天 ,伴畏寒、寒战4例 ,咳嗽、咽部不适等呼吸道症状8例 ;头痛、头昏等神经系统症状3例 ;腹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9例 ;…  相似文献   
7.
小儿急性血吸虫病误诊5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9):1312-1312
血吸虫病是地方流行性疾病 ,现将我院 1995 - 0 1~ 2 0 0 0 - 12误诊为其他疾病的 5 1例急性血吸虫病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 1例均经血吸虫循环抗原试验及 3次大便沉淀涂片或粪便沉淀孵化法查虫卵检查而确诊。本组男 37例 ,女 14例 ,年龄2~ 13岁 ,学龄前儿童 2 1例 ,学龄儿 30例 ,误诊时间最短 5 d,最长 3个月 ,平均 18d。5 1例均为突然发热起病 ,其中稽留热 10例 ,驰张热 18例 ;不规则热 2 3例。热度均在 39℃以上以午后和夜间为高。咳嗽 16例多为干咳 ,其中 1例痰中有血块 ;腹痛、呕吐 8例 ;头痛、精神差 7例 ,乏力厌油 1例 ,双下肢肿…  相似文献   
8.
凉山州371例住院患儿麻疹临床特征及预防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凉山州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特点。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71例麻疹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儿性别、民族、预防接种、发病地区方面数据采用Χ^2检验。麻疹纳入标准为:发病前10d~14d有麻疹接触史;出疹前经过2d~4d的前驱期,表现为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畏光、流泪;口腔黏膜见麻疹黏膜斑;身体自上而下皮疹,3d~4d出齐,并按出疹先后消退,遗留色素沉着。不典型病例依据:1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1gM抗体。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病流行高峰期为秋、冬季,62.0%(230/371)患者来自农村.76.5%(284/371)发病年龄〈3岁,22.6%发病年龄〈8个月,婴儿发病有明显增加趋势。62.5%患儿末接种麻疹疫苗,未接种率彝族与汉族间,农村与城镇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本组不典型麻疹病例为42例(11.3%,42/371)。结论小儿麻疹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3岁以下婴幼儿为高发人群,易感人群的积累和传染源的增加是此次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本地区儿童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我院住院确诊为儿童甲型副伤寒69例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儿童甲型副伤寒69例诊断标准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即血及粪便培养获得相应病原菌;肥达反应O抗体升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窒息血清电解质和血糖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时,血清电解质、血糖变化及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窒息新生儿中入本院前无静脉治疗患儿65例(窒息组)。窒息程度按Apgar评分标准,将其分为轻度窒息组(n=32)与重度窒息组(n=33),并以同期非窒息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入院后第1次静脉血的血清电解质和血糖检测结果为评价标准,并行Х^2检验、t检验和OR分析,进行血清电解质和血糖比较。结果窒息组电解质(钾、钠、氯、钙)与对照组比较,除血清钾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外,血清钠、氯、钙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OR分析显示,窒息组低血钠、氯、钙和高血糖的发生率远大于对照组,而窒息组的低血糖、高血钾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窒息组较对照组更易发生高血糖(P〈0.01)。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血糖、钠、氯、钙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可引起血清电解质紊乱和血糖改变,是发生低血钠、氯、钙,高血糖的危险因素。电解质紊乱程度与窒息轻重关系密切,及时发现并纠正内环境紊乱,将有利于降低多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