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眼外伤致前房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46例(57眼)眼外伤致前房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40例患者前房积血完全吸收(86.96%),患者视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5眼出现继发性前房出血(8.77%);30眼出现并发症(52.63%)。结论:眼外伤致前房出血治疗中需及时采取正确的止血措施,若保守治疗无效,需行手术治疗,以防止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外伤致前房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46例(57眼)眼外伤致前房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40例患者前房积血完全吸收(86.96%),患者视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5眼出现继发性前房出血(8.77%);30眼出现并发症(52.63%)。结论:眼外伤致前房出血治疗中需及时采取正确的止血措施,若保守治疗无效,需行手术治疗,以防止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病原学分布特点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炎症通路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近视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眼部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比较两组患者及研究组内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转归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7、IL-23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106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15株,有6例患者存在细菌、真菌混合感染。共检出真菌61株,占53.04%,细菌54株,占46.96%;研究组CRP、PCT、TNF-α、IL-17、IL-23水平(11.06±3.31)mg/L、(0.61±0.20)ng/ml、(19.33±6.21)ng/ml、(43.27±16.20)ng/ml、(37.34±14.43)ng/ml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治疗无效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高于有效组和治愈组(P<0.05),有效组患者血清CRP、PCT、TNF-α、IL-17、IL-23水平高于治愈组(P<0.05)。结论本院感染性角膜炎以真菌性角膜炎为主,其中镰刀菌、曲霉菌检出率较高,在用药时应有侧重;血清IL-17、IL-23水平可反映感染严重程度及治疗转归,其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5.
符郁  岑育健 《海南医学》2016,(17):2869-2871
目的:评价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封闭Tenon囊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及其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眼科就诊的99例翼状胬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A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组(B组)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封闭Tenon囊术组(C组),每组各33例。随访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泪膜稳定性指标[Shirmer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结膜荧光素染色(CFS)、眼表疾病指数(OSDI)]的变化及术后3个月内的复发率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SIT、BUT、CFS、OS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三组患者的SIT、BUT、CFS、OSDI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者SIT、BUT、CFS、OSDI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7.27%(9/33),B组为15.15%(5/33),C组为3.03%(1/33),三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封闭Tenon囊术治疗翼状胬肉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较低,且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最小,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房水和血清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44例患者就诊先后采用区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雷珠单抗注射液,0.05 m L/次,1次/月,共3次。观察组口服丹红化瘀口服液,20 m L/次,3次/d。连续服用3个月。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进行气滞血瘀证评分,测量中心凹厚度(CMT),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记录视网膜血管渗漏面积、视网膜平均循环时间(RCT)和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均在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检测第1次和第3次手术前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清VEGF,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结果:观察组BCVA疗效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5.07%(χ2=5.985,P0.05);观察组黄斑水肿疗效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80.6%(χ2=5.605,P0.05);观察组血管渗漏面积和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1),RCT时间缩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CVA高于对照组,CMT小于对照组,气滞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第3次手术前观察组房水VEGF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TNF-α,MCP-1和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化瘀口服液联合雷珠单抗注射能提高RVO患者的视力,并能调节房水VEGF,TNF-α和血清VEGF,TNF-α,MCP-1,ICAM-1等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