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患者女 ,5 0岁 ,上腹痛 2年余 ,手触腹内有“游走性”肿物 ,检查 :一般情况可 ,体温 3 6.2°C ,血压 14 / 10kPa ,呼吸2 0次 /min ,脉搏 82次 /min ,腹部正中脐上有 12cm× 10cm强回声区 ,中央有 6cm× 7cm× 7cm的低回声区。B超 :腹腔囊实性肿块。临床诊断 :肠系膜肿块。术中发现肿物生长于小网膜上 ,有细长蒂 ,肿块体积为 :11cm× 10cm× 12cm呈囊性 ,剖开囊内有暗红色液体 ,切除送检。大体病理 :灰红色囊性肿块 1个 ,直径 10cm ,切面灰白灰红 ,组织学检查 :瘤细胞呈长梭形 ,排列密集 ,纵横交错 ,核呈卵圆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骨折并大面积软组织挫裂伤的疗效。方法对随机选取的该院临床骨外科30例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术后患者,其中20例采用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2个疗程。另一组10例按术后普通治疗。结果两个疗程后,患者愈合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术后患者是安全的,这种新型疗法可能是治疗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术后患者的一个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胎盘病理形态变化与新生儿评分的关系。方法 按新生儿出生评分标准低于 10分为实验组 ,等于 10分为对照组 ,各组取 30例胎盘组织用组织化学HE、PAS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试验组胎盘成退行性变 ,表现为有合体细胞小结、绒毛变性钙化、绒毛下纤维蛋白沉积等 ,并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结论 胎盘绒毛退行性变是影响新生儿评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两种方法将胸腹水细胞学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对260例患者的胸腹水标本同时采用传统离心涂片和TCT(thin—layer cytology test)制片法进行检查,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60例标本中,TCT法检出的阳性率为30.8%,而传统的离心涂片法检出的阳性率为16.9%。结论TCT法细胞学检查对胸腹水标本的处理、制片和诊断阳性率明显优于传统的涂片方法,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凋亡指数 (AI)和分裂指数 (MI)在病变的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用62例大肠良恶性病变标本 ,利用图像分析系统 ,观察分析细胞的凋亡指数及分裂指数与病变性质的关系。结果 正常粘膜上皮细胞AI为 5± 1,在浸润性大肠癌病变中AI为 3.4± 1.87。统计学分析处理发现 ,浸润性癌细胞AI显著低于其他病变 (P <0 .0 1) ,而MI显著高于其他病变 (P <0 .0 1) ,表明细胞生长旺盛。结论 提示AI,MI在病变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判断病人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4岁。因左上腹包块23年,疼痛半年,呕吐10余天于1997年3月11日入院。于23年前(出生后10个月)发现左上腹一包块,随年龄增加缓慢生长。曾于2岁时行腹部X线平片等检查确诊为畸胎瘤,建议手术治疗,病人家属未同意。平素无特殊不适,未行治疗。半年前开始左上腹疼痛,伴腹胀、饮食下降。10天前加重,并出现恶心,反复呕吐胃内容物。体检:体温36.8℃,血压13/10KPa,发育正常,营养一般,左上腹局限膨隆,触及一约10cm×12cm包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轻度压痛,活动度差。…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 ,5 0岁 ,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腹部疼痛 ,疼痛呈间歇性 ,并伴恶心、呕吐 ,餐后加剧 ,近半年来病人食欲明显减退 ,疼痛发作频率明显增加 ,身体逐渐消瘦 ,大便习惯每 1~ 2d 1次改变为 3次 d ,质稀未见脓血。于 1997年 7月 2 2日来我院就诊。钡灌肠示 :结肠肿瘤。门诊以“结肠癌”收住入院。查体 :T37.0℃ ,P 80次 min ,R 17次 min ,BP 17 11kPa。腹部检查 :右侧腹部压痛 ,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 ,右腹可触及一 4cm× 2cm大小包块 ,质韧 ,活动度差。CT示 :结肠肝曲占位性病变。遂行结肠癌根治术 ,术中见结肠肝…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HPV) 16和 18型E6蛋白及c-erbB - 2及 p2 1ras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肛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 )对肛癌 32例、腺癌 10例及正常肛门粘膜30例HPV16 ,18E6 ,c -erbB - 2及p2 1ras染色。结果 :HPV16、18E6阳性率分别为 78.1% (2 6 /32 ) ,2 0 .0 %(2 /10 ) ,10 .0 % (3/30 ) ,其中鳞癌明显高于正常肛组织的表达 (P <0 .0 1) ,腺癌与正常肛组织表达无明显差异(P >0 .0 5 )。c -erbB - 2及 p2 1ras阳性率分别为 5 9.4% (19/32 ) ,6 0 .0 % (6 /10 ) ,10 .0 % (3/30 )和 5 6 .3% (18/32 ) ,5 0 .0 % (5 /10 )和 3.3% (1/30 ) ,其中鳞癌和腺癌明显高于正常肛组织的表达 (P <0 .0 1)。在鳞癌中 ,E6与c-erbB - 2同时表达 19例 ,占 5 9.4% (19/32 ) ,E6与 p2 1ras同时表达 18例 ,占 5 6 .3% (18/32 ) ,与腺癌及正常肛粘膜组织中二者同时表达的病例相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HPV16 ,18E6 ,c -erbB - 2及p2 1ras与肛鳞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c -erbB - 2及p2 1ras与肛鳞癌、腺癌的发生发展均有相关性。HPV16 ,18E6 ,c-erbB - 2及p2 1ras共同作用可能是肛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