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开胸结扎犬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菌条件下,16只健康杂种犬全麻后,开胸暴露心脏,预阻断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第一对角支下距左主干1.5 cm处3次,5 min/次,后予结扎,应用结扎前后犬体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心电图(ECG)改变、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病理组织切片等确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建立情况.结果 16只健康杂种犬中,存活6周12只,存活1周1只,麻醉意外死亡1只,术中死于室颤2只.认为采用本文方法可成功制备AMI动物模型,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术后可长期饲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AH,IPAH)患者血浆中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2014年5月—2016年3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确诊为IPAH的患者63例,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采集IPAH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血浆,检测血浆IL?8的表达水平。同时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指标、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基线数据,并且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结果:IPAH患者血浆中IL?8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7.9 ± 4.3)pg/mL vs.(4.6 ± 1.8)pg/mL,P=0.001]。以IL?8浓度7.44 pg/mL作为界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高IL?8组(IL?8>7.44 pg/mL,n=31)和低IL?8组(IL?8≤7.44 pg/mL,n=32),高IL?8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更高,表现为心指数和混合静脉氧饱和度更低,而血浆尿酸更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IL?8水平与IPAH患者肌酐(r=0.311,P=0.013)、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r=0.294,P=0.020)、尿酸(r=0.296,P=0.019)和右心室舒张末径(r=0.329,P=0.008)呈正相关。相反,IL?8与混合静脉氧饱和度(r=-0.453,P<0.001)和心指数(r=-0.371,P=0.003)呈负相关。按照目前肺血管扩张试验阳性标准,63例中10例为阳性,其余53例为阴性,所有阳性患者接受钙离子拮抗剂治疗。10例阳性患者血浆IL?8浓度为(7.5 ± 4.0)pg/mL,而阴性患者为(8.0 ± 4.4)pg/mL,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IL?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对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皮下囊袋血肿及安全性方面的影响。方法将46例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实验组用2%利多卡因25 ml加肾上腺素0.1 mg局麻做皮下囊袋,对照组用2%利多卡因25 ml局麻做皮下囊袋。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囊袋血肿、心率、血压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1)实验组无皮下囊袋血肿发生,对照组有3例囊袋血肿。(2)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心律失常发生率在局麻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均无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利多卡因加小剂量肾上腺素可减少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皮下囊袋血肿的发生,但对心率、血压、心律失常发生方面无明显影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对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3月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组)和63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水化治疗。分别检测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有1例行CAG患者发生CIN(发病率为1.47%),有2例行PCI者发生CIN(发病率为3.17%)。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可导致造影剂肾病,PCI危害大于CAG,其原因可能与造影剂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米力农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静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并作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2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E峰)与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A峰)比值(E/A),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米力农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对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3月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组)和63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水化治疗。分别检测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有1例行CAG患者发生CIN(发病率为1.47%),有2例行PCI者发生CIN(发病率为3.17%)。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可导致造影剂肾病,PCI危害大于CAG,其原因可能与造影剂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在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并完善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本研究以动态血压测量参数中24 h收缩压标准差和24 h舒张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血压变异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共入选189例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利用三分位方法分为低总胆红素组(≤12.2μmol/L,63例),中总胆红素组(12.3~16.7μmol/L,64例),高总胆红素组(16.8~44.2μmol/L,62例)。与低总胆红素组比较,中、高总胆红素组患者白天收缩压平均值、24 h收缩压平均值、24 h收缩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系数、全天收缩压负荷降低(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性(B=-1.408,P=0.013),年龄(B=0.043,P=0.035),糖尿病(B=2.624,P<0.001)及中、高胆红素分组(B=-1.582,-3.079;均P<0.05)是24 h收缩压标准差的影响因素。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患者的24 h舒张压标准差无影响(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24 h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数量大量减少。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及冠脉搭桥手术均不能挽救已经坏死的心肌。心脏移植由于手术复杂、供体受限、费用高且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等原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虽然近年来研究发现心肌有再生现象,但是这种能力非常有限。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分化成心肌细胞的能力,具有治疗心肌梗死的巨大潜能。同时MSCs具有易于分离和体外培养扩增,不存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议,自体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等优势而在近年来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单次与多次经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单次移植MSCs)、B组(多次移植MSCs)、C组(单次移植MSCs对照)和D组(多次移植MSCs对照),每组15只。A组在心肌梗死后第1天、B组在心肌梗死后第1、4、7、10、13天经尾静脉移植MSCs 5×10~6个,C组和D组注射等量培养液。大鼠心肌梗死后4周测定左心功能,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心肌梗死后4周A组和B组大鼠梗死心肌中均可以观察到4’,6二脒基-2-苯吲哚标记阳性细胞存在。与C组和D组比较,A组和B组大鼠左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毛细血管密度增高(P<0.05)。与A组比较,B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P<0.05)。结论经静脉单次与多次移植MSC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均有效,但多次移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血尿酸水平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因首次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在宣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385例,并完善动态血压监测。根据三分位方法将纳入患者分为低血尿酸组(≤305 mmol/L)128例,中血尿酸组(305~386 mmol/L)130例,高血尿酸组(>386 mmol/L)127例。基于多变量回归分析新发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水平与收缩压变异系数以及舒张压变异系数的关系。结果 与低血尿酸组比较,中、高尿酸组患者的白天收缩压血压负荷、白天收缩压平均值、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和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更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中高血尿酸分组是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独立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及中、高血尿酸分组是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独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在新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是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及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