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刘菁  杨萍  窦欣宇 《护理研究》2007,21(29):2704-2705
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患儿在静脉输液时表现出紧张、恐惧甚至哭闹等不合作现象。在此情况下护理人员及家长往往采取强制手段,极易给患儿造成身心伤害,表现为因惧怕治疗而畏惧医护人员,甚至一见医护人员立即出现哭闹、烦躁等现象。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器官功能活动,抑制其免疫机制,使抗病能力下降[1]。有资料表明,童年的不愉快经历会影响健康人格的发展[2]。同时,由于患儿认知、语言沟通和理解能力发展有限,因此静脉输液前的宣教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特殊性。医院游戏可以把压力环境的体验常态化,预防渐进性发展的退缩行为,减少儿童和其父母的…  相似文献   
2.
胃癌手术后患者舒适改变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舒适改变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79例胃癌患者护理,根据病人的言行及护士的观察进行研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胃癌患者在术后各阶段存在着舒适改变,其主要原因也有阶段性,在术后24h内主要来自伤口疼痛、体位不适、病房环境及监测仪器的影响;术后4d内(禁食水期)主要来自各种管道及生活不能自理;术后10d内(恢复期)主要来自相似病例的影响。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护理对策包括合理止痛;促进体位舒适;降低外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告知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本组中79例患者均能针对舒适改变症状制定具体的护理对策,有效解决患者的舒适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并探讨15例肠造口周围皮肤发生迟发性过敏性反应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5例肠造口周围皮肤发生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及时查找原因,给予对症治疗与处理.结果:15例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并在2周内全部愈合,效果满意.结论:通过规范的造口护理,强调造口患者出院后的随诊及回访,能够及时发现并明确肠造口周围皮肤迟发性过敏性皮炎的发生,并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处理,从而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胃肠外科鼻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胃肠外科留置鼻胃管的2185例患者进行观察,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时,认真填写《胃肠外科鼻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相关因素表》,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性别、年龄、舒适度改变、精神状态、对管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护士的因素、对高危人群.关注不足及鼻胃管固定不牢等都会引起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结论:针对发生的因素及时进行护理干预,非计划性拔管将会得到有效的防范.  相似文献   
5.
朱洪琪  李欣  窦欣宇  朱正云 《吉林医学》2012,(31):6919-6920
目的:探讨新生儿外科行PICC置管术患儿发生堵管的相关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2例PICC置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产生的堵管给予相应干预措施。结果:22例置管患者中出现堵管的原因中多与血管、血流因素及导管使用与管理因素有关。结论:PICC导管使用的效果与护理人员对其维护知识的认识有关,护理人员正确掌握PICC置管技术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PICC导管的使用价值,并可降低其堵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术前仿真造口体验改善造口术后老年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降低相关并发症的效果,为老年直肠癌造口术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拟行肠造口术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机产生随机序列号,将其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6)。观察组术前3 d佩戴仿真造口进行体验,对照组常规术前佩戴造口袋,术后两组均予以常规护理。比较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造口及造口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造口及造口旁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6%、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术前采用仿真造口体验,可有效改善其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术后造口及造口旁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原因,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患者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胃癌化疗患者按照其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S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7、14 d焦虑评分观察组分别为(50.8±4.7)、(31.2±2.5)分,对照组分别为(56.3±4.8)、(43.8±4.7)分,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有效分别为22(44.90%)、25(51.02%),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显效、有效15(30.61%)、20(40.82%),有效率(71.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焦虑的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明显缓解患者焦虑心理,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栓预防干扰素引起的流感样综合征的效果。[方法]A组单纯用干扰素,B组采用干扰素和吲哚美辛栓合用,并给予护理干预。[结果]A组流感样综合征发生率为96.15%,B组流感样综合征发生率为7.69%。[结论]吲哚美辛栓能有效预防干扰素引起的流感样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刘菁杨萍  窦欣宇 《护理研究》2007,21(10):2704-2705
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患儿在静脉输液时表现出紧张、恐惧甚至哭闹等不合作现象。在此情况下护理人员及家长往往采取强制手段,极易给患儿造成身心伤害,表现为因惧怕治疗而畏惧医护人员,甚至一见医护人员立即出现哭闹、烦躁等现象。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器官功能活动,抑制其免疫机制,使抗病能力下降。有资料表明,童年的不愉快经历会影响健康人格的发展。同时,由于患儿认知、语言沟通和理解能力发展有限,因此静脉输液前的宣教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特殊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李卫峰  耿莉  窦欣宇  李术梅 《护理研究》2006,20(32):2941-2941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栓预防干扰素引起的流感样综合征的效果。方法A组单纯用干扰素,B组采用干扰素和吲哚美辛栓合用,并给予护理干预。结果A组流感样综合征发生率为96.15%,B组流感样综合征发生率为7.69%。结论吲哚美辛栓能有效预防干扰素引起的流感样综合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