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9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MgCr_2O_4-TiO_2系湿敏陶瓷的基体中掺入V_2O_3杂质,改进了系统的电性能。通过大量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1200℃还原气氛中烧结1h,采用RuO_2电极浆料,在70Hz、1V的交流电下测试湿度电阻特性;确定最佳组成为MgO:Cr_2O_3:TiO_2:V_2O_3=80:80:20:2(摩尔比)。研制的MgCr_2O_4-TiO_2系湿敏陶瓷具有阻值范围适中(10~3~10~7Ω)、响应快(小于10s)、滞后效应小(<±1%)和灵敏度高等优点。用SEM、XRD、EPMA等手段分析了典型的MgCr_2O_4-TiO_2湿敏陶瓷的显微结构、晶相和成分分布。用XPS、EPR和IR论证了该材料的导电机理。用NMR和IR初步探讨了半导体湿敏陶瓷的湿敏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略地介绍了作者在氧化物系统玻璃分相与微晶化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后,着重对非氧化物系统玻璃,特别是硫系玻璃、以ZrF_4为基础的氟化物系统玻璃等的分相与微晶化进行了探讨。非氯化物系统玻璃经微晶化后在一些性质上,特别是热机械性质上有较大的提高。实验证明,在非氧化物系统玻璃中,分相不一定是微晶化的前导过程,易言之,一些非氧化物系统玻璃不经分相可以导致微晶化,而另一些玻璃虽经过热处理分相后仍不能整体晶化。文中对不同的典型的微晶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25℃恒温下,研究了摩尔分数组成为0.50PbI2·0.30PbBr2·0.20AgI的玻璃在静态去离子水中的侵蚀过程,由于玻璃中溶出的PbX2(X=I,Br)发生水解,侵蚀液的pH值经历一个由快速下降到逐渐稳定的变化过程。诱导期过后,玻璃中的各组分以分子化学比形式溶解,这是一个选择性溶解过程,溶解度较高的组分将优先溶解。溶液分析结果表明,玻璃的侵蚀是一个扩散控制的过程。引入难溶组分是提高非氟卤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适合作为离子选择电极的HgI_2-Ag_2S-As_2S_3和HgS-Ag_2S-As_2S_3系统的玻璃形成区。通过对这些玻璃性质与结构分析,发现xHgI_2·(100-x)(0.5Ag_2S·0.5As_2S_3]系列玻璃是很好的传感膜材料。采用该系列玻璃制成了对Ag~+离子10~(-6)~10~(-1)mol/L浓度范围具有能斯特响应斜率60mV/mol·L~(-1)和对Hg~(2+)离子10~(-6)~10~(-1)mol/L浓度具有能斯特斜率30mV/mol·L~(-1)的电极。这些电极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结合非晶态固体电解质的离子迁移模型,提出了这类硫系玻璃屯极的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适合作为离子选择电极的HgI_2-Ag_2S-As_2S_3和HgS-Ag_2S-As_2S_3系统的玻璃形成区。通过对这些玻璃性质与结构分析,发现xHgI_2·(100-x)(0.5Ag_2S·0.5As_2S_3]系列玻璃是很好的传感膜材料。采用该系列玻璃制成了对Ag~+离子10~(-6)~10~(-1)mol/L浓度范围具有能斯特响应斜率60mV/mol·L~(-1)和对Hg~(2+)离子10~(-6)~10~(-1)mol/L浓度具有能斯特斜率30mV/mol·L~(-1)的电极。这些电极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结合非晶态固体电解质的离子迁移模型,提出了这类硫系玻璃屯极的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以化学共沉淀法所得超细粉为原料,设计两相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讨论了材料的增强、增韧机理。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很好的增强、增韧性能。经1550℃,4h烧成的材料,测得其抗弯强度为901MPa,断裂韧性为14.30MPa·m~(1/2)。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0.1CaO-0.1BaO-XSiO2-(0.8-X)TiO2和YCaO-(0.3-Y)BaO-0.3SiO2-0.4TiO2(X=0~0.5,Y=0~0.3摩尔分数)两组四元系统浸涂液。根据粘度变化和凝胶时间研究了组成、水和醋酸加入量对溶胶涂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配制稳定期长的浸涂液的配比。利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探讨溶胶形成过程和凝胶向玻璃态转变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溶液中CH3COO-取代醇盐中的OR基团分别与Si4+和Ti4+配位,形成反应活性不同于原醇盐的新的前驱体醇盐;经500°C热处理后凝胶的红外光谱中出现由Ti—O—Si伸缩振动所引起的吸收带。XRD谱证实60°C干凝胶中有醋酸盐晶体,500°C热处理后,这种晶体消失,凝胶中生成Ba2TiO4晶相。  相似文献   
8.
以As20Ge20Se40TGe20硫系玻璃为基础玻璃,以Si3N4为引入氮的添加剂,制备了不同Si2N4含量的硫氮玻璃试样。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基础硫系订比,硫氮玻璃的转变温度和显微硬度明显提高,热膨胀系数略有降低,密度则在Si3N4加入量较小的某些一组成点上呈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鲜黄色的高反射TiO_2-CeO_2薄膜。研究了环境湿度和醋酸添加剂对薄膜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醋酸加入能显著提高薄膜质量,得到均匀透明的高质量薄膜;涂膜环境温湿度对薄膜质量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新型As_2Se_3-GeTe-Cul系统玻璃形成区,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uI或GeTe含量的玻璃,并测定其转变温度、密度、显微硬度、断裂韧性、膨胀系数、红外透过率和反射率。结果表明:该系统玻璃的形成范围很大,玻璃转变温度在170~230℃,显微硬度在130~190kg/mm ̄2,断裂韧性在0.30~0.50MN/m ̄(3/2),膨胀系数在145×10 ̄(-7)~215×10 ̄(-7)℃,红外透过截止波长超过19μm,反射率在20%左右。并初步从结构的观,或讨论了玻璃性质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