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程红颖 《临床荟萃》2008,23(7):492-493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具有发病率高、漏诊率高、误诊率高、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能否在48小时以内做出正确诊断至关重要.因此,早期识别APE的高危患者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而心电图是APE诊治中一项重要检测手段,充分利用心电图对APE严重度进行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课题旨在分析我院近年来确诊的APE病例心电图,探讨应用心电图对APE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有效降压与原发性高血压左房扩大致房颤的关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左房扩大患者2000例按随访期服用降压药物不同随机分为ACEI或ARB类药物干预组(880例)和钙拮抗剂类药物对照组(1120例),两组均控制血压在目标值范围内。按随访期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房颤组和非发生房颤组,其中ACEI或ARB类药物组发生房颤3例,钙拮抗剂类药物对照组13例。比较两类不同药物在高血压1、2、3级各水平组的房颤发生率,分析有效降压对原发性高血压左房扩大致房颤的影响。结果 ACEI或ARB类药物组和钙拮抗剂类药物对照组房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药物组或对照组,当按血压严重程度(轻、中、重度)分层统计时,房颤发生率在血压严重程度不同时,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降压可干预原发性高血压左房扩大,从而减少房颤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探讨总胆固醇( TC)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预后的关系。②方法将795例 CHF患者,按 TC水平为4个亚组;TC≤160mg/dL、TC161~200mg/dL、TC201~239mg/dL及≥240mg/dL组,探讨血脂水平、其他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③结果平均随访(3.12±3.31)年,共发生197例终点事件,其中全因死亡占78.3%,心源性死亡占16.1%。亚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36),TC降低提示生存率降低。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TC水平是CHF终点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5,95%CI;0.62-0.89, P =0.002)。④结论 TC水平是CHF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大量循证医学证实,心脏再同步治疗 (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在心力衰竭的现代化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能显著降低中至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延缓轻度或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进展眠。  相似文献   
5.
程红颖 《临床荟萃》2007,22(24):1801-1803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并且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5~6倍[1],8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接近10%,目前研究认为15%的缺血性脑卒中与房颤有关。因此,近年来房颤抗栓治疗已成为房颤规范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栓治疗的新药物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治疗手段也更趋于个体化。1国外房颤动抗栓治疗的策略及趋势1.1形成血栓的危险因素2006年8月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病学会(ACC/AHA/ESC)公布了最新的房颤抗栓治疗建议。从已经公布的治疗指南可以看出,关于非瓣膜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利用俯卧位通气技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13例各种原因引起ARDS的患者(以肺部感染为主),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在预后重要指标:氧合指数(Qt)、血管外肺水(EVLW)、死腔比(VD/VT)的差异,讨论俯卧位通气死亡率较预期的死亡风险系数的关系。结果13例俯卧位通气患者生存9例,死亡4例。存活组与死亡组发病初期的QI、EVLWI、VD/V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存活组康复后其QI、EVLWI、VD/VT与发病初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死亡组后期,其QI、EVLWI、VD/VT与发病初期QI、EVLWI、VD/V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本组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30.7%,与预期死亡率中位数比较下降29.3%,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利用俯卧位通气技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显著改善患者氧合状况,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lbolism,PE)是危害很大的常见病。本病漏诊率、误诊率、病死率、致残率均高,如能早期正确诊断,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病死率可降低至2%~8%。急性大块PE患者如不能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将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危及生命;侥幸存活的患者,部分将发展成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而致残,预后极差[1]。1998年3月~2006年11月,我院急诊收治14例急性PE所致休克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急性PE休克患者14例。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27~63岁,平均41.2…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40岁。以心悸、头痛之主诉于 2 0 0 1年 1 2月 4日入院。入院前 40 min因与家人争吵自服地高辛 1 0 0片 ,门诊查体 :患者无黄视、绿视 ,无视力模糊 ,恶心、呕吐及精神忧郁等症状 ,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衰、肝炎、结核等病史。医院急诊处理 :洗胃 ,并收入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lbolism,PE)是危害很大的常见病。本病漏诊率、误诊率、病死率、致残率均高,如能早期正确诊断,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病死率可降低至2%-8%。急性大块PE患者如不能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将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危及生命;侥幸存活的患者,部分将发展成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而致残,预后极差。1998年3月-2006年11月,我院急诊收治14例急性PE所致休克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