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不同的手术入路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疗效的影响,评估不同手术入路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4年11月来该院就诊的200例腹股沟疝患者,将所有患者按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完全腹膜外组(TEP)107例,经腹腔腹膜前组(TAPP)9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及手术相关结果。结果完全腹膜外组和经腹腔腹膜前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1%(13/107)和23.7%(22/93),两组并发症主要包括阴囊血肿、尿潴留、肠梗阻等;手术时间分别为 TEP 组(43.5±11.2)min 和 TAPP 组(39.1±10.5)min ;住院时间分别为 TEP 组(5.3±1.2) d 和 TAPP 组(8.2±1.5)d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TEP 组(6.4±2.3)mL 和 TAPP 组(22.1±4.5)mL;术后复发率分别为 TEP 组0.9%和 TAPP 组1.1%。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和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对于腹股沟疝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两种手术方法均安全可靠,但是 TEP 相对于 TAPP,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所以 TEP 应该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治疗腹股沟疝。  相似文献   
2.
程晓剑  侯亚峰  章健  方磊  纪辉  宛超 《安徽医药》2017,21(10):1837-183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病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胆总管结石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分别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与传统开腹切开胆总管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指标、并发症与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结石取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20.41%)(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脐单孔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1月10月间收治的57例慢性胆囊炎伴有息肉样病变或胆囊结石患者,分别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n=28)或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n=29),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取胆囊时间、疼痛度、疼痛时间、镇痛药应用和满意度都显著地优于对照组患者,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地大于对照患者,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无显著地差异。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当,并且具有术后切口疼痛轻,更好地隐蔽性和腹壁美容效果更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其安全、创伤小、痛苦小、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我院自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共行LC手术1458例,由于各种原因58例中转开腹,现就其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青年人(≤40岁)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112例60岁及其以上(老年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结直肠癌青年组与老年组患者在误诊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手术方式、侵袭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青年人结直肠癌临床症状不典型,恶性程度高,易误诊、漏诊,预后差。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青年人结肠直肠癌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青年人(≤40岁)结直肠癌诊断、治疗及随防资料.结果:本组40例病人行根治性切除34例,其中Miles术7例,Dixon术12例,左/右半结肠、横结肠及乙状结肠切除术15例;姑息性切除2例;单纯结肠造口4例.本组初诊时误诊28例,误诊率70%.术后随防35例,5年生存率为25.7%(9/35).结论:青年人结直肠癌临床症状不典型,恶性程度高,易误诊、漏诊,手术根治率和生存率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手术根治率,从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胃肠间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5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38个月,中位时间为17个月,其中4例复发,2例转移,8例死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6%(53/56)、89.3%(50/56)、82.1%(46/5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直径、核分裂象和肿瘤是否破裂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大小(RR=6.600,95%CI=2.830~15.390)、核分裂象(RR=8.457,95%CI=2.855~25.049)和肿瘤是否破裂(RR=6.586,95%CI=1.792~24.202)是胃肠间质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大小、核分裂象和肿瘤是否破裂是影响胃肠间质瘤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确诊为MOJ的2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DSA下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术,并植入自膨式胆道裸支架及125I粒子条。评价治疗效果、支架通畅时间、生存情况。 结果?2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疗效评价中显效18例,有效9例;1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前、术后CA199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截止随访日期,17例患者死亡;支架通畅时间为(10.1±3.2)个月;高位和低位梗阻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和10个月。结论?经PTCD行支架及125I植入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一种安全、有效,能迅速解除黄疸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切除胆囊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胆囊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围手术期护理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三孔腹腔镜法切除胆囊,观察组患者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切除胆囊。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疼痛和切口美观程度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基本相同,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对腹部美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切除胆囊效果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增加美观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