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肿瘤学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直肠癌病人进行腔内微波热化疗,结合体外培养的细胞,观察治疗前后的超微结构改变。治疗前呈典型的腺癌特征,核浆比例大,异型明显,治疗后见细胞膜破损,微绒毛减少,线粒体肿胀,空泡化,溶酶体明显增多,内质网脱粒,多个细胞器受损。上述结果为热化疗的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示膜系统是人直肠癌细胞热化疗死亡的主要靶之一。  相似文献   
2.
ICR小鼠受致死量射线照射以后,接受有机锗治疗14天.剂量为500mg/kg的小鼠30天活存率比对照组提高37.5%;当Ce—132剂量为500mg/kg和1000mg/kg时,其内源性脾结节的数量明显地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Ce—132具有一定的治疗急性骨髓型放射病的作用和刺激内源性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将体外培养的人直肠癌细胞进行反复热化疗处理,观察处理前后癌细胞染色体和AgNOR的变化。结果显示热化疗后癌细胞染色体有明显畸变,培养后期染色体断片明显增加,且AgNOR颗粒显著减少。提示染色体是人直肠癌细胞热化疗死亡的重要靶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4.
5.
1984年1月—1985年1月笔者用阈值法对我校846名汉族人测定了苯硫脲味盲频率和隐性基因的频率。调查对象男431人,女415人,12—58岁,身体健康的大学生、中学生和工作人员等。测定时4号液(0.1625g/l)为味盲界限。 测定结果见附表。平均尝味阈值:9.1571±1.3455,味盲人数82人,味盲率9.69%。男女味盲率经X~2检验,p>0.05,男女平均尝味差异经t测验(t=0.9<1.96),无显著差异,与国内学者报道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CO2 )培养箱提供了细胞生长环境,为了正确使用,根据它的结构和性能要求,介绍培养箱正确使用方法、常见故障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热综合治疗对人体内大肠癌细胞DNA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热综合治疗对人体内大肠癌细胞DNA的生物效应,作者对18例病人治疗前后的癌细胞进行了DNA定量比较和术后癌DNA倍体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癌细胞DNA含量倾向于减少,治疗前是2.793±l.148(x±s),治疗后是2.248±0.859,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病人预后与治疗前后癌细胞DNA均量比和术后肿瘤DNA倍体类型有关。治疗前后癌细胞DNA均量比>l.25的二倍体肿瘤病人预后较好,<1.25的非整倍体肿瘤病人则预后较差。提示治疗后肿瘤DNA含量是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材料和方法细胞系及培养液:人直肠低分化腺癌细胞系HR8348由浙江省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建立,细胞培养在RPMI-1640营养液中,含10%小牛血清,胰岛素10U/L.红地可的法10μg/L,37℃密闭静止培养,隔日半量换液,3~5天接1:3传代。热化疗处理:在细胞则数生长期加入顺铂(最终浓度为O.6μg/ml),联合42℃水浴1小时(温度波动小于±0.3℃),换液后置37℃常规培养,3天后再经5-氟脲嘧啶(最终浓度为18μg/ml)扣42℃水浴1小时处理,换液后常规培养、传代。所选药物浓度为人体有效血浆浓度的十分之一.观察指际:①癌细胞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了16例人胶质瘤组织中的铜锌镁含量及铜锌比值,其中恶性肿瘤的铜含量为20.49±4.87μg/g干重,锌为176.97±44.18μg/g干重,镁为650.91±207.88μg/g干重,铜锌比值为0.123±0.04。与健康成人脑组织比较,铜含量及铜锌比值明显降低(P<0.01),镁值升高56.59%,但无统计学意义,锌在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与健康成年组比较,良性胶质瘤三种元素含量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产儿的铜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各学科的发展,细胞培养技术已成为医学研究中普遍应用的手段。开设细胞培养实验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也十分重视。统计表明,硕士研究生选修细胞培养实验课的人数逐年增加。91届共有42名学员选修。细胞培养实验是一门实验程序复杂、实验条件需求多、实验操作要求严格的课程,众多学员同时进行细胞培养技术训练,存在诸多困难.一是我室现有的超净台、倒置显微镜等实验设备与实际需要相差较大;二是教学力量薄弱,仅有1名教员和2名实验员负责教学;三是学员虽然重视细胞培养技术操作,但忽视科学作风的养成和实验基本功的提高;四是绝大多数学员是初学者,实验中常因细胞污染而失败,影响教学效果。面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