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总结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本院于2006-06~2010-06间,42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随访观察其功能效果,并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结果本组所有病例都得到有效内固定,术后获随访6个月~3年。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参照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优良率达92.9%,疗效满意。结论正确的术前判断、合适的手术入路、准确的骨折复位和恰当的内固定,是恢复踝关节功能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0例,采取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优良率96%(48/50),对照组为92.0%(46/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出现髋臼侧假体松动、假体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优于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系统性疼痛护理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的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105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 均接受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男27, 女25例, 年龄20~56(35.64±5.26)岁。观察组男29例, 女24例, 年龄22~57(36.11±6.03)岁。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 观察组给予系统性疼痛护理。对比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术后3 d、出院时, 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36±0.63)分比(3.02±0.71)分、(2.01±0.33)分比(2.67±0.52)分;t=5.041、7.781, 均P<0.05]。出院时, 观察组SAS、PSQI评分分别为(41.24±5.28)分、(7.35±0.84)分, 低于对照组的(45.67±...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KP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2012-06-2015-06,采用PKP治疗OVCF患者153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分别于术前、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统计其VAS评分和ODI指数的改善情况,以及伤椎高度、Cobb角的矫正情况。依据患者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与否,将其分为骨水泥渗漏组及未渗漏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Cobb角、椎体高度、骨折新鲜度、椎体周壁有无破坏、单侧或双侧入路、伤椎骨水泥注入量等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3例术后随访13-21个月,平均15.2个月。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5);其伤椎Cobb角与椎体前中柱的平均高度亦有明显矫正,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共21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3.7%),将其作为渗漏组,另132例作为未渗漏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提示,椎体周壁有无破坏、骨水泥用量和术前伤椎高度3项指标,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椎体周壁破坏、骨水泥用量这2项因素,均是PK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OVCF患者行PKP技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术后仍难以避免骨水泥渗漏问题。骨水泥注入量较多、椎体周壁有破损,均是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与常规换药技术治疗高能量软组织损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107个创面软组织挫伤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VSD治疗组)及对照组(常规换药组)各47例。清创后安置VSD装置覆盖创面,持续50~60kPa负压吸引,待创面新鲜后行二期手术。记录两组病例二期手术时间、换药次数、创面缩小程度、患者疼痛指数、总住院时间,及VSD组清创后、使用VSD中、二期手术前创面细菌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疗效。结果VSD治疗组与常规换药组在二期手术时间、换药次数、创面缩小程度、患者疼痛指数、总住院时间上均有显著差异。VSD组创面细菌计数前后亦有显著差异。结论VSD治疗能充分引流和刺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缩短治愈时间,是治疗高能量软组织损伤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但VSD可减少创面细菌菌落数的观点有待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4例患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2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4~16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0例(90~100分),良12例(80~89分),可2例(70~79分).结论 Gamma钉内固定采用闭合复位,损伤小,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少,术后又大大缩短了卧床时间,可以尽早下床活动,功能锻炼,减少了传统保守治疗容易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更好的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