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平扫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57%、69.49%,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61%、94.91%,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614、13.034,P<0.001);CT平扫中,41例(69.49%)患者瘤体边界不清,瘤体位于肝右叶者35例(59.32%),位于肝左叶者24例(40.67%);门静脉癌栓多为低密度或高低密度混合影,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扩张,门静脉主干平均直径(2.12±0.99)cm,右门静脉扩张呈现为竹节状。三期增强扫描中,31例(52.54%)患者动脉期低密度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出现"门静脉铸形",呈不均匀强化;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受累肝实质均可见斑片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患者门静脉腔内呈现不同范围充盈缺损。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检出、诊断准确率高,能清晰显示病灶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2.
自1976年Haaga等~([1])首先介绍CT导向穿刺技术以来,现已得到广泛应用~([2~4]).结合笔者所穿刺活检或介入治疗的251例病人251个病灶,着重探讨穿刺操作技术、穿刺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在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应用价值。方法 55例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2~16岁。其中6~12岁占62%。以3mm层厚、3mm层距CT扫描鼻咽部。结果腺样体肥大者CT轴位像显示鼻咽腔变形变窄,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厚度约12~24mm,多左右对称,密度均匀,咽隐窝及咽鼓管咽口受压变窄或消失,咽旁间隙清晰,邻近骨质无破坏。伴扁桃体肥大28例,鼻窦炎23例,鼻甲肥大21例及中耳乳突炎10例。结论 CT检查能准确显示肥大腺样体、变形狭窄鼻咽腔及狭窄程度,同时显示其并发症。是儿童腺样体肥大及并发症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对肝脓肿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关系的认识,探讨CT在肝脓肿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经证实的30例肝脓肿平扫加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肝脓肿多形态,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边界欠清,增强扫描脓肿液化区不强化,边缘强化明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本组簇状征13例,周围环征25例,小气泡或气―液平面征4例。结论 CT扫描是诊断肝脓肿的主要检查方法。上述"三征"中的任何"一征"均是诊断本病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儿童气道阴性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6例气道阴性异物患儿螺旋CT薄层扫描后,MPR、MinIP、VR、VE三维重建,分析各自对异物的显示率。结果MPR、MinIP、VE对段以上支气管显示率100%,VR为97%。MPR能直接显示异物部位、大小、形态及与支气管黏膜的关系。MinIP、VR表现为局部气道充盈缺损,连续性中断。VE表现为支气管腔内占位,呈不规则样或完全堵塞。结论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提高支气管异物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DCT后处理技术对足踝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急性足踝部骨折患者进行MDCT扫描,并多平面重组(MPR)、容积显示(VR)技术处理。观察骨质结构、肌腱及周围软组织。结果:单纯横轴位发现骨折26例(81.2%),MPR多平面调整显示全部骨折,显示率100%;VR直接显示32个骨折中的29个,显示率90.6%(29/32),结合去骨技术显示率100%;薄层MPR和VR观察足踝部肌腱,306条足踝部肌腱全部显示,显示率100%。单纯横轴位与MPR显示率比照,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VR显示率比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PR、VR技术可全面详尽显示骨折全貌、准确评价肌腱,优于单纯横轴位图像。能最大限度满足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改良法静脉尿路造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规静脉尿路造影(IVU)腹部加压常致病人发生不良反应,往往因难以忍受而中断检查。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改变压迫方法能减少不良反应,再有选择地辅以电视透视下点片,能提高造影效果。自1997-02~1998-09采用此方法(改良法)做了50例检查,并连续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对小儿肠套叠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47例空气灌肠整复或手术证实肠套叠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重组,测量套叠肠管长度及管壁肿胀厚度。结果横轴面显示靶征43例,彗星尾征伴肾形肿块23例,结合MPR显示靶征47例(100%)、彗星尾征伴肾形肿块33例(70.2%)。整复成功36例,失败9例。成功组套叠肠管长(8.20±3.06)cm,厚(0.81±0.29)cm,失败组:长(12.15±0.26)cm,厚(1.47±0.28)c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长=3.8360,t 厚=6.1456,P值均〈0.01)。结论 MSCT多平面技术能提高套叠特征性征象显示率,套叠肠管长度及管壁厚度的测量,能帮助临床预测整复成功率,正确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对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94侧眼眶内壁骨折的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轴位扫描,19例加冠状扫描.结果 79例94侧眼眶内壁骨折,直接征像有眼眶壁骨质的连续性中断和/或凹陷、变形、骨片移位;间接征像有眼肌增粗和/或眶内脂肪凹陷、嵌顿;眶内积气;筛窦浑浊、积液、积血;上颌窦积液;眶内球后出血;眼球挫伤出血、破裂;视神经增粗迂曲.合并其他眶壁骨折、鼻骨骨折及颌面部复合骨折,颅内改变.结论 CT能准确显示眶内壁骨折的直接征像及间接征像,对眶内壁骨折具有确诊价值,是诊断眶内壁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的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07例具有变态反应病史的儿童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种变应原阳性率:屋尘螨63.56%。粉尘螨54.20%,并且强阳性分别为57.95%和50.46%,禾本科25.23%。树Ⅰ 23.37%.交链孢菌属14.02%,狗上皮12.15%.雄草11.21%.羽毛11.21%,小虾11.21%,霉菌Ⅱ9.35%,反齿苋9.35%,鸡蛋4.67%.鸡肉4.67%,花生3.74%,梧桐2.印%。结论 儿童变态反应疾病的发作与多种过敏原有关,尘螨是最常见的过敏原。家庭护理指导是防治儿童变态反应疾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