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龙葵中富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具有诸多药理作用的为生物碱类、多糖类及皂苷类等,论文对龙葵中的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为龙葵的深入研究提供进一步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黄芪皂苷对不同证型C57BL/6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4、IgG1、IgG2水平的调节作用,探讨黄芪皂苷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4只C57BL/6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肺气虚模型组、肺气虚治疗组、脾气虚模型组、脾气虚治疗组、肾阳虚模型组、肾阳虚治疗组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复制3种不同证型的小鼠模型,分别摘眼球取血,采用ESIL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2、IL-4、IgG1、IgG2水平。结果:肺气虚治疗组小鼠的IL-2、IgG1、IgG2水平高于肺气虚模型组,IL-4 水平明显低于肺气虚模型组(P均<0.05);脾气虚治疗组小鼠的IL-2、IgG1水平高于脾气虚模型组,IL-4水平低于脾气虚模型组(P均<0.05);肾阳虚治疗组小鼠的IL-2水平高于肾阳虚模型组(P<0.05)。结论:黄芪皂苷可调节不同证型小鼠血IgG1、IgG2水平,提高小鼠对细菌、病毒等外来病原体的抵抗力,能调节小鼠的IL-2/IL-4平衡,使免疫因子水平朝着更有利于机体状况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4.
师文  李红  秦璐  蒋玮  高丽娟  薛玉洁 《医学争鸣》2009,(23):2827-2827
引言 目前认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解除脑瘫痉挛和改善功能最有效的方法.其机制在于选择性切断来自肌梭的Iα类纤维,破坏肌梭的传人联系,阻断γ-环路,降低肌张力和解除痉挛.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感觉功能,术后辅助各种康复训练,将会明显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我科从2004-10为24位患儿实施该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妊娠剧吐临床上发生率为0.35%-0.47%,指孕妇早孕反应严重,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以致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危及孕妇生命.……  相似文献   
6.
苏建忠  秦璐  范娟  曹德康  刘洋 《武警医学》2018,29(2):124-125
 目的 通过对一起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分析,查找致病原因和根源,提出防控措施。方法 对此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单位和发病患者进行现场流行病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该起食物中毒的当日就餐人数164人中有52人发病(罹患率31.71%),发病时间集中,潜伏期短,呈单峰曲线,为一次性暴发;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和治疗诊断,判定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污染凉拌菜导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是由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污染凉拌菜鸡胗所致,各部队必须严格遵守《武警部队卫生监督实施办法》,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重视卫生监督员队伍的建设,建立经常性卫生监督长效机制,加强食品安全常识宣传教育,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裂解液对CD34+细胞相对计数的影响。方法:收集101份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CD34-PE及CD45-FITC双色免疫荧光染色后,分别用FACS裂解液(FACSTM lysing solution,FACS)、Optilyse C裂解液(optilyse C lysing solution,Optilyse C)及自配裂解液溶解红细胞,采用洗涤程序和运用ISHAGE设门策略,检测CD34+细胞、淋巴、粒、单核细胞相对数,CD45+ 细胞占全部收集信号百分比及各类细胞前向散射光(forward scatter,FSC)及侧向散射光(side scatter,SSC)信号。结果:比较3种裂解液处理后样本的CD34+ 细胞百分比,FACS裂解液处理的样本CD34+ 细胞百分比最低,自配裂解液最高(FACS vs. Optilyse C vs. 自配=0.49±0.43 vs. 0.67±0.50 vs. 0.73±0.66,P=0.000)。FACS裂解后样本CD45+细胞百分比远高于Optilyse C及自配裂解液(t=142.500,P=0.000)。3种裂解液对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果(F=35.340,P=0.000)具有统计学差异;而粒细胞百分比(F=0.610,P=0.540)、单核细胞百分比(F=1.590,P=0.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CS裂解液处理后,CD34+ 细胞、淋巴细胞的FSC和SSC信号强度均弱于Optilyse C裂解液及自配的裂解液;而粒、单核细胞的SSC信号,FACS裂解液处理后最强,Optilyse C裂解液处理后最弱。另外,动员后的白细胞数多少与CD34+ 细胞百分比不存在相关性(r=0.108,P=0.312)。结论:红细胞裂解液导致CD34+细胞相对计数差异的原因可能与CD45+细胞比例有关,即获取的有效细胞数;裂解液对细胞形态的影响与造成淋巴细胞比例有显著性差异有关。鉴于不同红细胞裂解液对CD34等抗原阳性细胞的相对计数确实有不良影响,因此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或计数时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特发性复发性的内耳疾病,其最常见的原因是耳石从耳石床上脱落进入半规管内,干扰前庭信号的感受,产生一种实际不存在的周围环境旋转的感觉。维生素D水平异常导致钙代谢紊乱引起耳石的异常,可能在特发性BPPV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特发性BPPV与维生素D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综述,探...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3和第2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涉及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化累积的复杂过程。表观遗传学改变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s(如microRNAs和lncRNAs)等,其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化学药物治疗敏感性评估有重要意义,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