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目的:利用学生评估与自我评估的比较,分析研究教学成效,以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在2000级及2001级学生中随机抽检105份教学评估表,对前后两级学生评价做x^2检验,测定其差异性。以学生评分与自我评分做对比.找出差距。结果:两年级教学质量评估显示目标明确、讲解有条理性。结合:临床2001级与2000级有明显好转。学生与教师自我评价偏度反映,在教学态度、教学科学性上双方比较一致。目的性、先进性2001级有进步。结论:研究学生评估与自我评估的差异,对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取生后两天、两周和两月的雄性Wistar大鼠双眼上直肌,进行硝酸银染色和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用光镜观察大鼠眼上直肌神经在生后的发育情况。在大鼠生后两天时,动眼神经的分支从眼上直肌的中后三分之一交界处由眶面进入该肌,它向该肌的球面区发出细小的神经纤维束,这些神经束抵达同一条肌纤维上。眶面层神经纤维细小,单条并且平行于肌纤维方向走行。此时,眼上直肌对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着色浅,反应区未形成某一特定轮廓,说明此时运动神经的发育是不成熟的。在生后两周时,动眼神经的分支开始向眼上直肌的眶面层发出神经纤维;球面区中的神经纤维有明显的粗细两种。这时眼上直肌中的运动神经轴索对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反应,出现葡萄状运动神经末梢及斑点状运动终板的雏形。生后两月时,眼上直肌中出现了肌梭及典型的葡萄状运动神经末梢和斑点状运动终板。生后两周是大鼠睁眼初期,由此可见,大鼠从闭眼至睁眼的时期,是运动神经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运动神经形成一些特定神经末梢,而睁眼后运动神经的发育主要在此基础上运动神经末梢日趋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神经调节素-1β(NRG-1β)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行为功能,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神经细胞凋亡以及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和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经颈内动脉微量注射NRG-1β(2μg/kg)干预治疗,Bederson法评价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QP-4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动物均表现神经行为功能障碍,缺血侧出现脑梗塞病灶,脑组织含水量、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和胶质细胞AQP-4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与对照组相比较,NRG-1β治疗组缺血24h,动物神经行为功能损伤明显改善,凋亡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脑梗塞体积显著缩小(P<0.05);但脑组织含水量和AQP-4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22h、46h和70h组,上述5项指标较相应的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RC-1β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胶质细胞AQP-4表达和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脑水肿和缩小梗死体积,从而改善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4.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m 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 Glu Rs)是与 G蛋白耦联的受体 ,目前已克隆出 8种不同编码的基因 [1 - 5 ] 。根据它们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信号转导的机制以及对激动剂的选择性 ,可将其分为 G- 、 G- 和 G- 三组。 G - 组包括 m Glu R1 和 m Glu R5 ;G - 组包括m Glu R2 和 m Glu R3;G- 组包括 m Glu R4、m Glu R6 、m Glu R7和 m Glu R8。目前研究表明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与神经突触传递的调控、突触发育的可塑性、长时程增强效应 (L TP)、长时程抑制效应 (L TD)、学习记忆、神经元退化和保护等…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研究已初步证明了甲泼尼龙对受损视网膜节细胞的早期保护作用。目的:观察甲泼尼龙联合嗅神经鞘细胞和自体坐骨神经移植大鼠受损视神经纤维及其髓鞘的形态学及计数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9/2006-03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解剖实验室完成。材料: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取其中4只做形态学正常对照。方法:其余36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视神经损伤模型组、甲泼尼龙组、嗅神经鞘细胞移植组、嗅神经鞘细胞移植 甲泼尼龙组、坐骨神经移植组、坐骨神经移植 甲泼尼龙组,每组6只。主要观察指标:取视神经,制作冰冻切片,移植后14,21d分别从各组切片中随机抽取10张载玻片,对生物素标记的葡聚糖胺染色的视神经纤维及甲苯胺蓝染色的视神经髓鞘进行形态学观察,电镜下对视神经纤维髓鞘进行计数。结果:顺行追踪剂生物素标记的葡聚糖胺在视神经中的染色结果主要表现为嗅神经鞘细胞移植 甲泼尼龙组、坐骨神经移植 甲泼尼龙组,与视神经损伤模型组相比,神经纤维排列较整齐,发生中晚期溃变的纤维比例较小。移植后14,21d,甲泼尼龙组视神经纤维髓鞘数量均显著高于视神经损伤模型组(P<0.05,0.01)。坐骨神经移植 甲泼尼龙组均显著高于坐骨神经移植组(P<0.05)。嗅神经鞘细胞移植 甲泼尼龙组均显著高于嗅神经鞘细胞移植组(P<0.05)。结论:形态学结果表明嗅神经鞘细胞和自体坐骨神经移植与甲泼尼龙的联合作用能激发并增强受损中枢神经的自我保护及修复作用,对视神经纤维及其髓鞘溃变速度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慧  马晓艳  王珂  杨立元  白文佩  秦丽华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1,38(2):143-147,157,后插1
目的:以不同温度刺激去卵巢大鼠,观察下丘脑视上核(SO)和室旁核(PVN)细胞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更年期妇女血压、渗透压以及体温调节功能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去卵巢(OVX)和假手术(Sham)大鼠分别置于4,10,25,33和38℃5个温度等级的培养箱内,2 h后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实验组SO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宫腔粘连是一种严重损害女性生殖健康的疾病。为了进一步研究宫腔粘连的发生机制,采用经典的子宫内膜刮除法制作宫腔粘连大鼠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 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子宫内膜刮除组和子宫内膜及部分间质刮除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打开宫腔后即缝合并关腹。子宫内膜刮除组用刀片刮除双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及部分间质刮除组用刀片刮除双侧子宫内膜和间质层,直至表面有粗糙感为止。术后3、7、14、21、28 d取材,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评估。 结果 刮宫后两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层消失,子宫内膜刮除组大鼠术后7d可发现重新长出的子宫内膜。而子宫内膜和部分间质刮除组大鼠各时间点组织学染色见上皮层消失,间质减少50%以上,腺体数目减少,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随着刮宫时间延长而增高。刮宫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增高,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降低。与宫腔黏连发生的机制相符。 结论 刮除子宫内膜和部分间质能够制备出大鼠宫腔黏连的模型,本研究宫腔黏连大鼠模型能反映宫腔粘连的组织学和病理学变化,可用于宫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更年期潮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热是更年期女性最常见的症状,并且其症状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影响着更年期女性的身心健康,因此,避免和减轻更年期潮热的发生已经成为当今倍受关注的课题。目前,普遍认为潮热是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所致,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最近的研究相继表明,更年期潮热是雌激素与多种神经递质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5 羟色胺和多巴胺等起到了核心作用,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经尾静脉注射胡黄连苷Ⅱ(10mg/kg)和丹参素钠(10mg/kg)干预治疗,Bederson法评价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组织病理学观察神经细胞结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均表现神经行为功能障碍,缺血侧出现脑梗塞病灶,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均高于假手术组。胡黄连苷Ⅱ和丹参素钠治疗后,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脑梗塞体积显著缩小,动物神经行为功能明显改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胡黄连苷Ⅱ组脑梗塞体积显著小于丹参素钠组(P0.05)。结论胡黄连苷Ⅱ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缩小梗死体积而改善大鼠的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性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 ,近年来研究发现 ,淀粉样蛋白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有大量淀粉样蛋白沉积 ,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等一些因素能影响淀粉样蛋白的产生 ,故它们在本病的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