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2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果酸是一种天然、无毒且无污染的有机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果中.果酸活肤治疗近年来已成为一些皮肤疾病治疗及美容护肤的新趋势,可用于痤疮、黄褐斑、皮肤光老化及炎症后色素沉着等疾病的治疗[1],具有疗效可靠,操作便利等优点.果酸治疗相对安全,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微,如皮肤红斑及点状小结痂等,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但操作不慎也可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PIH)及瘢痕等严重不良反应.本文回顾本科果酸治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藏胞牛带绦虫感染的诊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胞牛带绦虫感染的诊治研究李瑛禹卉古钦民韩玉敏代高升黄勇何深一郭淑玲袁方曙山东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济南250012)牛带绦虫(Taeniasaginata)又称牛肉绦虫、肥胖带绦虫或无钩绦虫。在我国古医书中称为白虫或寸白虫,呈世界性分布,我国20...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坐骨神经兴奋阈值、动作电位(AP)幅度和传导速度,以及损伤脊髓GAP-43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s重物坠落致大鼠脊髓损伤实验模型、电生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鼠SCI后1、3、7d时,坐骨神经兴奋阈值升高,AP幅度和传导速度降低,呈时间依赖性改变;SCI后14d,AP产生阈值、幅度和传导速度较SCI第7d有所恢复。正常大鼠脊髓灰质神经元的胞浆和轴突中有少量GAP-43蛋白表达;SCI后第1、3、5、7d时损伤脊髓周围区灰质GAP-43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在SCI后第14d其阳性表达开始减弱。结论:大鼠SCI后能够导致坐骨神经电生理学兴奋性和传导性的降低,以及神经结构重构蛋白GAP-43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术后移植区遗留白斑的复色规律。方法:利用负压吸疱自体表皮移植术治疗白癜风,并在术后痂皮完全脱落后开始行窄谱UVB照射,在临床复诊时摄像并记录术后移植区遗留白宽大小的变化。结果:接受自体表皮移植术资料完整的白癜风患者33例,共接受手术移植的皮损为141片,移植后受皮区炎症消退后共出现内部遗留白斑1179片,其中面部411片,躯干768片;外部遗留白斑1836片,其中面部768片,躯干1068片。在内部、外部遗留白斑中,面部皮损的总有效率(97.57%,94.92%)均明显高于躯干部位的皮损(83.33%,79.21%)(P均〈0.05)。白斑宽度在相同范围时,面部内部和外部自斑的有效率分别火于躯干部(P均〈O.05);在面部和躯干部自斑中,宽度≤lmm的内、外部白斑的有效率均分别大于该部位宽度〉1mm的内、外部白斑(P均〈0.05);当白斑宽度在相同范围时,面部内部遗留白斑的有效率与该部位外部白斑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当白斑宽度≤1mm时,躯干部内部遗留白斑的有效率与该部位外部白斑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当白斑宽度〉1mm时,躯干内部白斑的有效率大干该部位外部白斑(P〈0.05)。结论: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术术后移植区遗留白斑复色与遗留白斑所在部位、遗留白斑的位置和遗留白斑面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6.
人体蠕形螨,国内外人群感染率都很高。在我国,近年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各地感染率、感染度相差很大。有的认为主要原因是取检器械和手法不一造成的,我们在人体蠕形螨调查中发现,除此之外还和取螨时的环境温度有关,本文就此进行讨论。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涉及遗传、免疫、感染、环境等多种因素。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炎及剧烈瘙痒,常伴发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由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诊断标准多样,治疗具有挑战性,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几年报道与AD发病机制相关的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机制,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学异常及AD与维生素D及组胺H4受体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对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依从性、影响因素及症状控制情况。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CSU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调查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CSU患者首次就诊后6个月和9个月的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主要观察指标为依从率、不依从原因、依从性影响因素及病情控制情况。结果:共完成有效问卷589份,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依从者233例(依从率为39. 56%),不依从者356例(不依从率为60. 44%)。不依从原因分类包括:不理解医嘱,发病时服药172例;担心药物副作用126例(其中间断服药47例,停药79例);经常忘记,间断服药33例;病情控制不佳停药14例;发生药物副作用停药7例;备孕或怀孕停药3例;经济原因停药1例。233例服药依从者治愈101例,356例不依从者治愈63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5. 15,P <0. 01)。文化程度与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关(OR=1. 53,95%CI为1. 02~5. 39),而经济水平与其依从性无关(OR=0. 93,95%CI为0. 71~1. 55)。结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对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依从性较低,应针对不依从原因加以干预提高依从率。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以"左耳前肿物伴瘙痒10余年"为主诉就诊于我科,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耳前出现肤色蚕豆样大小肿物,自觉瘙痒,无红肿、破溃、疼痛、耳鸣、听力减退,随后肿物逐渐增大至鸡蛋样大小,自觉瘙痒明显,饮酒、食辛辣食物后自觉肿块增大、瘙痒明显加重.患者既往湿疹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肿瘤史、传染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