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抗DNA酶B与ASO联合测定对小儿链球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荣策  陈斌华  石胜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2):2392-2393
目的:探讨抗DNA酶B与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联合测定对小儿链球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测定126例小儿链球菌感染患者(分成4组)和50例健康人群抗DNA酶B和ASO水平,计算各组别的阳性率,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不典型风湿热组、肾炎上感组、急性咽炎组等组别,抗DNA酶B与ASO联合测定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肾炎皮损组、肾炎恢复期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抗DNA酶B与ASO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小儿链球菌感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石胜  卢岑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5):600-60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总胆汁酸 (totalbileacid ,TBA)和转铁蛋白 (transferrin ,TR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Child分级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 33例原发性肝癌病人 (按Child pugh分级为 3组 )和 30例健康人群血清TBA和TRF水平 ,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Child分级各级病人血清TBA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0 1) ,且随着ChildA、B、C分级的升高而递增 ,各级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0 1) ;而原发性肝癌Child分级各级病人血清TRF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0 1) ,且随着ChildA、B、C分级的升高而递减 ,各级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结论 总胆汁酸和转铁蛋白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灵敏的生化指标 ,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原发性肝癌病情的进展 ,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折长期固定治疗患者尿脱氧吡啶啉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3 7例 (男 2 2例 ,女 15例 )骨折长期固定治疗患者及 3 0例 (男 15例 ,女 15例 )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钙 (Ca)、磷 (P)、总碱性磷酸酶 (AKP)、尿钙 /肌酐 (Ca/Cr)、尿脱氧吡啶啉 (DPD)的水平。结果 骨折长期固定治疗患者血清钙、磷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AKP、Ca/Cr、DP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P <0 0 5 ,P <0 0 5和P <0 0 1)。其中以尿DPD的活性增高更为显著 (增高 5 98倍 )。而且 ,骨折长期固定治疗患者尿DPD的变化还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 尿DPD是反映骨吸收的一项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尿DPD的监测对骨折长期固定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防发生新的骨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建立一个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标准PCR-CE-RFLP数据库,为临床快速鉴定病原菌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共167株,筛选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间区基因的合适引物,分别用FAM和JOE两种荧光素标记,调整PCR反应条件,让两种引物能同时在同一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先用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再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aeIII进行不完全酶切,酶切产物50倍稀释后进行毛细管电泳(PCR-CE-RFLP),测定酶切片段长度差异。[结果]针对16S rRNA基因的RFLP谱数据只能将病原菌鉴定到"科"的程度,而单纯应用16S-23S rRNA间区基因的RFLP谱数据虽能区分绝大多数细菌,但个别种属内仍然出现相似的谱型。经过双位点PCR-CE-RFLP分析后,则可将所有细菌鉴定到"种"的程度。[结论]利用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间区基因PCR-CE-RFLP进行细菌鉴定简便快捷,能将传统方法需要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鉴定工作缩短到几个小时,是一种极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熊燕  石胜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1):1391-1392
目的: 分析中段尿细菌培养在女性尿路感染中的诊治价值。方法: 采用尿定量细菌培养、尿干化学分析和尿白细胞定量检测300例女性中段尿中的病原菌、白细胞酯酶(LE)、亚硝酸盐试验(NIT) 及白细胞(WBC) 数, 并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300例可疑的女性尿路感染患者中, 67例培养出有意义的细菌, 占22 .3%。LE、NIT、WBC计数的灵敏度分别为86 .6%、61. 2%、89. 6%, 特异度分别为61 .8%、84.9%、69 .1%, 正确诊断指数分别为0 .48、0 .46、0. 59。63例经临床诊治后尿常规检测为阴性的女性尿路感染患者中, 中段尿细菌培养仍有16例(25. 4% ) 为阳性。结论: 尿常规的干化学分析、WBC定量在诊断和判断女性尿路感染临床治愈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中段尿细菌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肝硬化Child分级与骨转换指标的关系。方法 测定33例肝硬化患者(男23例,女10例)和30例健康人群(男19例,女11例)的血清钙(Ca^2 )、磷(PO3^-)、碱性磷酸酶(AKP)、尿钙/肌酐(Ca^2 /Cr)以及尿脱氧吡啶啉(DPD)的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血清Ca^2 、PO^3-水平逐渐降低,而血清AKP、尿Ca^2 /Cr以及尿DPD水平则逐渐升高。其中以尿DPD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 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呈现出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增强的特征;尿DPD是反映骨吸收的一项敏感而特异的指标,动态监测骨转换指标特别是尿DPD的变化,对肝硬化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肌酶类在血液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朝  张卫红  石胜 《海南医学》2004,15(7):123-124
目的 探讨心功酶乳酸脱氢酶 (LDH)、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谷草转氨酶 (AST)、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功酶 (CK -KB)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贫血查因病人按血液病标准[1 ] 分为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MM)、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缺铁性贫血 (IDA)共 6组患者的心肌酶类进行检测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溶血性贫血、MDS、白血病患者中LDH、α-HBD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AST有不同程度升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CK、CK -MB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MM、AA、IDA三组患者中 ,五类心肌酶类均无明显升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LDH、α -HBDH、AST可作为血液病诊断和病情观察中重要的临床指标之一。而CK、CK -MB检测没有实际意义 ,从患者的经济考虑 ,不必进行全套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一氧化氮(NO)和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的变化及其生理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烧伤患者血浆样本58份,并与41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烧伤患者血浆NO浓度为36.8±12.6μ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3.32±25.32μmol/L),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GMP-140浓度为58.7±27.1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7±5.6μg/L),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烧伤患者血管内皮损伤,NO生成减少或消耗,血小板聚集性增高,释放活性物质增高,提示烧伤病人存在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