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治疗方法等对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3例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内NHL组与结外NHL(PE-NHL)组患者在男女性别比例、平均发病年龄、临床分期、分组、病理分型、5年总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PE-NHL患者IPI评分低危组比例显著高于结内NHL(P〈0.01),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结内NHL(P〈0.05)。手术后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治疗有效率、5年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HL的IPI分组能提示疗效、帮助判定预后。手术对NHL的疗效、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3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以沙利度胺400800mg/d+VAD(A组)及沙利度胺50-200mg/d+VAD(B组)治疗。结果A组组部分缓解4例,进步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5%。B组部分缓解6例,进步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3.3%。副反应:皮疹、便秘、嗜睡、周围神经病变、深静脉栓塞的发生A组均明显高于B组。结论沙利度胺的剂量〈200mg/d较为合适,既可得到相应的疗效又可降低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初发时淋巴细胞绝对数(ALC)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11年8月间收治的34例初诊MM患者资料,根据入院时ALC分为ALC<1.3×109/L(n=15)和ALC≥1.3×109/L(n=19)两组,分析其初发时ALC绝对数与患者性别、年龄、骨髓瘤类型、骨质破坏与否、临床分期、分组以及与血LDH、β2-MG、肌酐、白蛋白水平、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初诊时患者外周血ALC为(0.4-2.9)×109/L(中位数1.3×109/L)。ALC<1.3×109/L组治疗的临床有效率(20%)明显低于ALC≥1.3×109/L组(57.9%,χ2=4.9696,P<0.05),同时外周血CD4的表达和CD4/CD8比值显著下调,CD8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髓瘤类型、骨质破坏、临床分期、分组和血清LDH、β2-MG、肌酐、白蛋白水平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M患者初诊时ALC可作为疗效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密钙息)、帕米膦酸盐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缓解度、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方法42例多发性骨髓瘤伴骨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密钙息、帕米膦酸盐联合化疗;对照组(17例)采用帕米膦酸盐联合化疗。结果骨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8.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内起效的治疗组占76.0%,对照组占4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痛缓解维持时间:可维持2周的比率治疗组为24.0%,对照组为47.1%;可维持4周的比率治疗组为64.0%,对照组为29.4%。治疗组骨痛缓解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在帕米膦酸盐联合化疗的同时,加用密钙息鼻喷剂治疗,虽疼痛缓解率无进一步提高,但骨痛缓解所需时间缩短,缓解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血液病患者首次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方法 观察87例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的疗效,所有患者均输入血小板10 U(血小板数≥2.5×1011 个),观察输注后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分析病种、脾大、发热、年龄、性别对血小板首次输注有效率的影响。结果 血小板输注有效病例为66例(有效率75.9 %),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为80.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78.1 %、急性白血病(AL)为65.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82.3 %,不同病种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P>0.05)。发热感染者(31例)有效率为58.1 %,明显低于无发热感染者(56例)有效率85.7 %(χ2=8.3308,P<0.01);脾不大者(59例)有效率为86.4 %,明显高于脾大者(28例)53.6 %(χ2=11.2033,P<0.01);男性、女性有效率分别为76.0 %、75.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012 ,P>0.05);<60周岁者与≥60周岁者有效率分别为74.5 %、77.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1,P>0.05)。结论 发热及脾大是影响血液病患者首次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7例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共接受6个周期R-CHOP方案的治疗:利妥昔单抗375mg/m^2第1天,环磷酰胺750mg/m^2第2天,阿霉素50mg/m^2第2天,长春新碱1.4mg/m^2第2天,泼尼松100mg/d第2~6天。[结果]总缓解率为82.4%,其中完全缓解9例,完全缓解率为52.9%,5例达到部分缓解,部分缓解率29.4%。17例患者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4%(14/17)和58.8%(10/17),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1%(16/17)和76.5%(13/17)。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仅1例出现利妥昔单抗输注相关反应。[结论]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疗效高而不良反应轻,可作为治疗该病的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MINE方案(美司钠/异环磷酰胺、米托蒽醌和依托泊甙)挽救治疗36例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并观察其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36例均为一线化疗失败和复发的NHL患者,用MINE挽救治疗,21天为一个周期,中位周期数4个(2-6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RR)为47.2%,完全缓解率(CR)为22.2%,一线治疗失败患者的RR为36.8%,复发者为58.8%。Ⅰ-Ⅱ期和Ⅲ - Ⅳ 期患者的RR分别为71.4%和31.8%。中位缓解期9个月(4-21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3-25个月),2年生存率为32.3%。该方案的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MINE方案治疗中、高度恶性一线方案诱导治疗失败以及复发的NHL具有一定的疗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
R-CHOP方案治疗17例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7例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共接受6个周期R-CHOP方案的治疗:利妥昔单抗375mg/m2第1天,环磷酰胺750mg/m2第2天,阿霉素50mg/m2第2天,长春新碱1.4mg/m2第2天,泼尼松100mg/d第2~6天。结果总缓解率为82.4%,其中完全缓解9例,完全缓解率为52.9%,5例达到部分缓解,部分缓解率29.4%。17例患者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4%(14/17)和58.8%(10/17),1年和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4.1%(16/17)和76.5%(13/17)。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仅1例出现利妥昔单抗输注相关反应。结论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疗效高而不良反应轻,可作为治疗该病的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