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针治疗偏头痛3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石云琼 《中国康复》2003,18(5):290-290
我科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 60例 ,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痛 ,以左或右侧头部和前额疼痛为主 ,发作不规则 ,多为胀痛、搏动性痛、钻痛或刺痛 ,常伴有头晕、恶心、甚至呕吐、怕光、昏厥、心悸、失眠等症 ,持续 3 0min~ 4h ,劳累、寒冷、刺激或女性月经前后发作较频。按就诊的单、双号随机分为 2组各 3 0例。电针组 ,男 12例 ,女 18例 ;年龄 17~ 55岁 ;病程 1周~ 2年。药物组 ,男 9例 ,女 2 1例 ,年龄 2 0~ 52岁 ;病程 2月~ 3年。①电针组采用G 680 5 Ⅱ电针治疗仪治疗 ,患者侧卧 ,取患侧穴位 ,主穴为曲鬓、率谷、头维、太阳、翳风、风池、…  相似文献   
2.
背景:胶原蛋白-硫酸肝素支架与人体神经内部结构十分相似。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硫酸肝素支架的体内生物相容性。 方法:将40只小猪随机均分为两组,以距离前囟中线旁开1.0 cm为穿刺点,利用骨穿针进行纵向穿刺,至脑蛛网膜下腔,感到落空感后,将骨穿针缓慢拔除,观察组植入胶原蛋白-硫酸肝素支架,对照组不予处置。术后1,3,7,14,30 d对两组脑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检测。 结果与结论:早期电镜观察发现,观察组支架周边有个别脑组织神经元受损情况,并出现髓神经纤维脱髓鞘变化,支架与脑组织交界处及支架内部存在阳性Caspase-3蛋白,但在远离支架周边脑组织则无阳性蛋白表达。从术后1 d开始,观察组支架周边脑组织出现个别脑细胞凋亡情况,至术后30 d无明显凋亡细胞,对照组也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观察组术后1,3,7,14 d细胞凋亡数量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术后 30 d细胞凋亡数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Caspase-3蛋白表达均处于较低状态,且观察组术后3,7 d的Caspase-3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胶原蛋白-硫酸肝素支架在猪脑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和结肠组织TNF-α、IL-10、IL-1、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及指标检测.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及结肠组织TNF-α、IL-8、IL-1水平下降均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IL-10上升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而对照组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紊乱状态,而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抗凋亡因子(Livin)、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脑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旨在为更好地治疗VD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8例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头穴丛刺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IL-1?)、Livin、一氧化氮(NO)、NOS水平及脑神经递质的调节,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70.5%)(P0.05);两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Livin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IL-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O、NOS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兴奋性递质(EX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ch、DA、NE及EX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抑制素(INH)、5-羟色胺(5-H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丛刺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VD可显著提高总体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安全性好,其作用机制与改善患者血清VEGF、Livin、IL-1?水平及脑内神经递质水平,降低NO、NO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舒血宁注射液与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2-05—2013-05 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分别予舒血宁注射液与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在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体温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H-NINDS评分上,2组治疗14d在椎基底动脉梗死评分、空腹血糖患者评分比较舒血宁注射液优于疏血通注射液(P0.05),在颈内动脉系统梗死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评分上疏血通注射液优于舒血宁注射液(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要结合梗死部位、血糖和血同型半胱氨酸选择何种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及最大聚集率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15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头体穴针刺,由临床护士采用Bobath法结合运动再学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循序渐进训练。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检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上升,各项指数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小板参数及最大聚集率而达到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目的,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个人中心疗法对首次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个人中心疗法对首次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首次脑卒中的本院住院患者和社区非住 院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心理治疗(观察组)和一般治疗(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常规临床治疗与护理,观察组 在此基础上采用个人中心疗法对患者实施治疗,包括主动倾听、无条件积极关注、准确共情、对峙、建立合理认知、 满足患者需要及建立良好支持系统等。并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及应付方式问卷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 效果。结果观察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退避、自责分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自我灵活性、求助、解决问 题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P<0.01);自我刻板、幻想、合理化较稳定(均P>0.05)。对照组则仅在自我 灵活性及解决问题上分值稍有升高(均P<0.05),其余变化不大(均P>0.05)。观察组自我不和谐、自责、解决问 题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求助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 结论脑卒中患者普遍伴有抑郁、焦虑,缺乏对社会支持的认识和利用,应付方式易走极端等心理障碍。个人中心疗 法在脑卒中后康复期可以很好地帮助患者摆脱负性情绪,形成积极向上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微创介入颅内出血清除术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01-2013-01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颅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微创介入手术清除血肿;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手术清除血肿,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肿平均清除率83.34%,对照组50.57%,2组清除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微创介入手术清除颅内血肿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石云琼 《中国康复》2011,26(4):258-258
2008年~2010年在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05例,均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1],且初次得病,按有无糖尿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①糖尿病组(A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36~78岁,平均(56.8±11.2)岁;有糖尿病史1~11年[2],平均(7.9±2.6)年25例。既往无糖尿病史10例。②无糖尿病组(B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15~82岁,平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4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基础及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缬沙坦,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疗程1个月,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UAER)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UAER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可有效缓解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