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常见于儿童,慢性多见于成年女性.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拟将我科1991年3月至2003年5月收治的151例慢性 ITP 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双相性贫血是指机体内缺乏叶酸和VitB12的同时又有铁缺乏引起的一种混和性贫血,临床少见,而胃大部切除术后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可达28%,巨幼细胞性贫血仅为1%,二者共存的继发双相性贫血临床报道更为少见。现将自1992年以来所收集到的2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探讨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方法:观察131例血液病患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662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急性白血病(AL)组、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6.49%、71.19%、50.67%(P〈0.05);AL、AA组中发热患者输注有效率低于未发热患者(P〈0.05);AL患者脾脏肿大与否及是否发生DIC,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组和骨髓移植组血小板榆注有效率分别为52.54%、38.22%(P〈0.05),而HSCT组中的死亡者与未死亡者输注有效率分别为23、21%和52.91%(P〈0.05)。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应视患者一般状况、出血情况、治疗方案及血小板计数综合判断并选择适宜时机输注血小板,避免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各种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45d,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包块15d,近日包块逐渐增大就诊.查体:右侧腹股沟区扪及大小约30 mm×15 mm椭圆形包块,表面皮温不高,无红肿及破溃.超声检查: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个与腹腔相通的包块,包块内可见宫腔线清晰的子宫及两个含有数个卵泡的卵巢,见图1.子宫和卵巢内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并探及动静脉频谱,见图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凋亡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川芎嗪抗白血病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经川芎嗪作用后K562细胞具有的凋亡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as蛋白的表达;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测定法(PCR—ELIsA)检测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川芎嗪能抑制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随药物浓度增加和利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增强,并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使Fas蛋白水平上调。结论:川芎嗪能显著抑制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其作用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在此过程中,Fas也可能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igh Dosage Gamma Globul HD-IgC)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ITP)的疗效,并与单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比较.方法14例采用HD-IgC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为治疗组,12例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对照组,治疗后观察两组病例的反应率、显效时间、血小板增高值和出血控制时间.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有反应率分别为92.0%和66.7%,显效时间分别是4.1,8.5 d,血小板增高值分别为127.4和52.5×109/L以及出血控制时间分别是3.8,7.4 d,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D-IgC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是一种升高血小板迅速、提高血小板数明显和控制出血时间短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血细胞减少临床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转移癌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F)、多发性骨髓瘤(MM)等疾病,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及骨髓活检是及早明确诊断的必要的检查方法之一,但前者不能反映骨髓造血的全貌,因此,我们从2005年起对20例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开展了骨髓活检术,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取得病理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及激素防治中高度致吐风险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73例接受中高度致吐风险化疗方案恶性肿瘤患者194个化疗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5HT-3受体拮抗剂及激素或联合奥氮平防治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照组为5HT-3受体拮抗剂加激素,采用化疗前托烷司琼5mg静滴或阿扎司琼10mg静滴或帕洛诺司琼0.25mg静推,d1-3,激素为地塞米松10mg静滴,d1-3.观察组每天加服奥氮平10 mg,d1-4.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98个化疗周期,对照组38例患者96个化疗周期,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均未显示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平均恶心呕吐症状积分(7.84±2.13分)低于对照组(9.11±1.9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急性期CINV的完全缓解率(62.2%vs 52.1%,P=0.15)及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观察组延迟期CINV的完全缓解率(66.3%)和有效率(93.9%)均高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47.9%)和有效率(75.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爆发性呕吐发生率(45.9%)显著低于对照组(71.9%);对奥氮平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ECOG评分为0-1分肿瘤患者发生呕吐的风险是2分患者的3.56倍,年龄<60y的患者发生呕吐的风险是年龄≥60y患者的2.61倍(95%CI:1.14-5.95,P=0.02),性别、肿瘤类型对呕吐的发生无影响;两组主要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观察组嗜睡的发生率(19.4%)高于对照组(3.1%),而失眠的发生率(7.1%)则低于对照组(38.5%),均有统计学差异;组间头晕、乏力、便秘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奥氮平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及激素防治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具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对于延迟性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疗效更佳,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