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结核患者在2011年统计已达500万例,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1]。临床多见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及过敏反应,对眼部的副反应关注较少[2]。笔者临床中发现部分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早期可出现视物模糊、异物感、干涩及视物不持久等类似干眼的主诉,眼科常规检查未发现明显视神经病变,更多为眼表的改变。笔者观察抗结核药物对眼表的毒副反应,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0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筛选出眼科门诊物品表面中的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调查以防止其传播。方法 2010年11月-2011年8月门诊1和门诊2分别取60个样本,共120个样本,分别对其中的门把手、电脑键盘、头枕接触表面取样,金黄色葡萄球菌所用K-B法鉴定到种。结果120个样本中检出MSSA24株、MRSA5株;通常发现被污染的地方有门把手、头枕及电脑键盘;24株MSSA中有3株为泛敏感菌、13株仅仅抗氨苄西林、3株耐氨苄西林和红霉素、5株MSSA耐氨苄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结论眼科门诊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上检测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因此,在这些被污染的经常性接触表面,需要定期的清理和消毒,以防止病原菌的繁殖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无活性内皮细胞的冷冻保存角膜和使用Optisol中期保存液的新鲜角膜应用于直径小于3mm角膜组织缺损的周边角膜穿孔伤病人,行急诊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效果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周边角膜穿孔,在本院急诊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的患者10例(10眼),角膜穿孔范围均小于3mm,其中使用冷冻保存角膜6例(6眼),使用新鲜角膜4例(4眼)。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眼球完整性得以保持,术后前房形成良好,其中冷冻保存角膜组5眼及新鲜角膜组3眼术后随访6个月角膜保持透明,冷冻角膜及新鲜角膜组各有1眼发生术后混浊,新生血管长入。结论:无活性内皮细胞的冷冻保存角膜和新鲜角膜均可用于角膜穿孔伤患者的急诊治疗性角膜移植术,术后效果相近,可不行二次光学角膜移植手术,保持角膜的透明。冷冻保存角膜满足了急诊手术的需要,也缓解了新鲜角膜紧缺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Castleman病,又称巨大淋巴结病、血管滤泡性淋巴增生症,是一种慢性淋巴结增生性疾病,该病在临床较为罕见,眼部更是少有累及。最早一例累及眼部的Castleman病是由Gittinger[1]报道,国内仅罗清礼等[2]报道4例泪腺Castleman病伴颌下腺受累。我院收诊1例Castleman病累及下直肌,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62岁,农民。发现左眼突出、下睑缘触及肿块半年。应用地塞米松5mg/d静脉滴注后突眼好转,但停药后又再次复发。半年来肿块增大,伴眼部红肿、流泪等症状。眼部检查:经对数视力表查视力,右眼:0.60,左眼:0.25;眼压:左眼为13mm Hg(1mm Hg=0.133kPa),…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irrus-HD OCT)测量服用乙胺丁醇(EMB)的结核病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的厚度,探讨EMB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害特点,评估高分辨率OCT在早期诊断中毒性视神经病变(EON)中的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就诊的服用EMB等抗结核药物的结核患者60例,剔除2例发病半年以上视神经萎缩者和9例合并其他眼底病变者,其中6例(12眼)确诊为EON纳入EON组,另43例(85眼)服药后视功能正常者纳入服药组,选择41例(82眼)与服药组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群纳入对照组1,另选择13例(26眼)与EON组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群纳入对照组2。对服药组和对照组1,EON组和对照组2,分别进行p-RNFL平均值及鼻、下、颞、上4个象限厚度的比较,以及黄斑GCIPL层平均厚度,GCIPL最小厚度及GCIPL鼻上、鼻下、下方、颞下、颞上、上方6个区域厚度的比较,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1相比,服药组p-RNFL的平均厚度和鼻、下、颞、上4个象限的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CIPL层除了颞下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CIPL的平均厚度、最小厚度、鼻上、鼻下、下方、颞上、上方区域均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9、-2.880、-3.816、-3.697、-2.646、-2.231、-2.323,P<0.05)。与对照组2相比,EON组的p-RNFL在鼻侧和下方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2、2.314,P<0.05),GCIPL层在鼻上、鼻下、下方、颞下、颞上和上方均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9、-2.622、-2.806、-2.461、-2.887、-3.478,P<0.05)。结论:高分辨率OCT能精确测量GCIPL厚度,更直接观察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害及其程度,结合p-RNFL和黄斑GCIPL厚度的测量,可帮助早期诊断EON。  相似文献   
6.
角膜穿孔是眼科常见急症之一,其常见的原因有眼外伤、角膜溃疡等。当角膜穿孔合并有局部角膜组织缺损时,通常需要急诊行角膜移植术治疗,其它保守治疗方式,如治疗性角膜接触镜、结膜瓣覆盖和羊膜移植等均存在修补效果不佳、术后视力损伤、角膜结构破坏等诸多问题。传统使用新鲜供体的治疗性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穿孔的最佳方式,但由于受新鲜角膜来源及保存时间的限制,无法在基层医院得到广泛应用,也不适合作为急诊手术时的供体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中药汤剂与激素注射在治疗小儿霰粒肿中的疗效,探讨中药汤剂在该病治疗中的优势。方法:对58例在我院门诊中确诊为霰粒肿的小儿分为两组,分别予中药汤剂治疗和局部激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药汤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 6个月内复发率为5.9%,而激素注射组总有效率为79.3%,复发率为23.5%。结论:中药汤剂治疗小儿霰粒肿安全有效,可使小儿尽可能避免手术治疗,减少复发率,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OCT测量服用乙胺丁醇的结核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探讨乙胺丁醇对视神经纤维的影响,以及OCT在诊断中毒性视神经早期病变中的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分析眼科门诊收集的93例(185眼)服用乙胺丁醇的结核患者,其中短疗程组(服用乙胺丁醇2个月)共49例(97眼),长疗程组(服乙胺丁醇6个月以上)共44例(88眼),以未开始抗结核治疗的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共46例(92眼),应用OCT测量 3组各象限RNFL厚度,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此外对所有患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色觉、裂隙灯、眼底、视野检查。结果短疗程组RNFL厚度:颞侧(90.35±12.58)μm,下方(145.91±17.18)μm,鼻侧(93.18±16.9)μm,上方(139.07±18.65)μm,平均厚度为(117.01±10.14)μm。长疗程组:颞侧(79.75±17.14)μm,下方(135.47±19.14)μm,鼻侧(91.17±20.23)μm,上方(130.44±21.50)μm,平均厚度(109.24±14.36)μm。对照组:颞侧(95.43±15.61)μm,下方(139.92±15.35)μm,鼻侧(90.06±15.61)μm,上方(140.71±19.02)μm,平均厚度为(116.49±11.49)μm。与对照组相比,短疗程组各象限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长疗程组的颞侧(P<0.01)、上方(P<0.05)及平均RNFL值(P<0.05)均较对照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85眼中有6眼诊断为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其各象限RNFL较对照组薄。结论短期服用乙胺丁醇(0.75 g·d-1)的患者未出现明显视神经纤维丢失及视功能损害,而长期服药者可出现RNFL的变薄,尤其是颞侧象限,这对诊断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早期病变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诸力伟  许琦彬  盛文燕  徐俊丽  张雨 《浙江医学》2011,33(8):1140-1141,1144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探讨弱视眼是否存在黄斑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组织结构的异常。方法选择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患者60例,以弱视眼为实验组。以其自身另一非弱视眼为对照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并比较双眼的黄斑区域内视网膜平均厚度(MRT)、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MFT)、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结果两组眼MRT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实验组MFT及RNF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弱视眼MFT、RNFLT较非弱视眼增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组织结构的发育解释弱视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抗结核药物对眼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对60例首次诊断为结核病的患者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前及用药2个月后进行眼表疾病指数评分问卷(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调查,进行泪膜破裂时间(tearbreakuptime,TBUT)、非侵入式泪河高度(non-invasive tear meniscus height,NITMH)、非侵入式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breakuptime-frist,NITBUT(f)]、非侵入式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breakuptime-average,NITBUT(av)]、睑板腺完整度的检测,并收集泪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比较用药前后各项干眼指标和泪液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与用药前比较,用药2个月后OSDI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UT、NITBUT(f)、NITBUT(av)明显缩短,脂质层厚度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ITMH及睑板腺完整度分级在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TNF-α在用药2个月后浓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ITBUT(f)和NITBUT(av)与泪液炎症因子TNF-α之间均呈负相关(r=-0.510,P<0.01;r=-0.650,P<0.01),NITBUT(f)和NITBUT(av)与泪液炎症因子IL-6之间均呈负相关(r=-0.234,P<0.01;r=-0.386,P<0.01),TBUT与NITBUT(f)和NITBUT(av)呈正相关关系(r=0.885,P<0.05;r=0.996,P<0.05)。结论口服抗结核药物可能造成眼表功能的损害,导致干眼的发生率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