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7年5月158例行LC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38例(87.3%)成功施行LC,手术时间平均为(96±23)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3.4±1.4)d,20例(12.7%)术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20例(12.7%)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肺栓塞1例(0.6%),胆漏2例(1.3%),脐疝3例(1.9%),胆总管结石残留3例(1.9%),切口感染3例(1.9%),切口出血6例(3.8%),腹膜炎2例(1.3%)。术后30 d内无一例死亡。结论重视术前评估及术中Calot三角处理,规范操作以及掌握好中转开腹原则是老年患者LC术安全进行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
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直肠肛门切除术(Mile's)后,盆底腹膜常有较大缺损,尤其在联合子宫、附件、膀胱等多脏器切除时,缺损盆腔腹膜多不能完全封闭缝合,术后易因盆腔感染蔓延至腹腔以及腹腔脏器坠入盆腔造成肠梗阻等.  相似文献   
3.
生长激素与生长抑素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对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随机分为施他宁治疗组(n=28),生长激素和施他宁联合治疗组(n=30)。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后住院天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中转手术率、病死率和住院费用;APACHEII评分;测定入院时和入院后2周的血浆清蛋白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病死率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施他宁组(P0.05);联合组促进清蛋白合成的作用亦优于施他宁组(均P0.05)。结论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助于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尿道同期电切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4月至2007年8月期间6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方法,31例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和前列腺电切术(A组);34组单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B组).观察两组问膀胱癌的复发率,复发时间,复发肿瘤升级率及有无前列腺部尿道种植.[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37个月(平均18.6个月),A组随访13~37个月(平均19.8个月),术后复发率35.5%,复发肿瘤升级9.7%.B组随访12~32个月(平均16.9个月),术后复发率41.2%,复发肿瘤升级8.8%.两组均发生一例前列腺部尿道膀胱癌种植.两组间随访时间、复发率、复发时间、复发肿瘤升级率及前列腺部尿道种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增加前列腺窝种植的风险,对膀胱癌术后复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腹股沟疝患者接受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治愈,手术时间平均58min,无切口感染,术后5~7d出院,平均住院6d,随访7~46个月,未复发。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符合腹股沟区生理解剖特点,对高龄患者的术前准备、严格无菌操作及充填物放置到位和充填后修补到位是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对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随机分为施他宁治疗组(n=28),生长激素和施他宁联合治疗组(n=30)。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后住院天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中转手术率、病死率和住院费用;APACHEII评分;测定入院时和入院后2周的血浆清蛋白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病死率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施他宁组(P〈0.05);联合组促进清蛋白合成的作用亦优于施他宁组(均P〈0.05)。结论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助于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直肠肛门切除术(Mile’s)后,盆底腹膜常有较大缺损,尤其在联合子宫、附件、膀胱等多脏器切除时,缺损盆腔腹膜多不能完全封闭缝合,术后易因盆腔感染蔓延至腹腔以及腹腔脏器坠入盆腔造成肠梗阻等。作者等自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采用带血管蒂大网膜填充术来修补盆底腹膜42例,临床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先天性尿道下裂修复术后尿液引流方法对手术成败的影响 ,作者收集了 1995~ 1999年 ,津市市人民医院外科及湖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阴茎阴囊型小儿尿道下裂 2 4例 ,应用带蒂阴囊皮瓣行Ⅰ期手术修复、不行膀胱造瘘 ,尿道内留置Foley′s管作支架及引流 ,早期拔管排尿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 ,平均年龄 4 .2 (1.5~ 11)岁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阴茎下曲畸形 ,阴囊发育好。合并有单侧睾丸下降不全或隐睾者 4例。1.2 手术方法 ①阴茎下曲纠正 :在阴茎冠状沟上0 .5cm处环形…  相似文献   
9.
不做膀胱造瘘的小儿尿道下裂Ⅰ期成形术2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β(retinoic acid receptor-beta,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中RAR-β的表达。病理分级:Ⅰ级26例,Ⅱ级22例,Ⅲ级32例;临床分期:T120例,T220例,T322例,T418例;其中复发性膀胱癌46例。以10例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RAR-β均为强阳性表达。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RAR-β阳性表达28例(35.0%)。RAR-β表达在病理分级Ⅰ级以及临床分期T1、T2期膀胱癌中表达较高;在复发性与非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17.4%和58.9%,差异显著(P〈0.05)。结论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表达缺失,其表达缺失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相关,有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指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